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一位老兵的初心和使命

時間:2021-05-13 20:02:0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通訊員  陳昉昉

“母親給了我身體,共產黨就我出火坑,同志們團結我、愛護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跟著共產黨干,錯不了,我永遠感謝黨和國家。” 88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楊志明感激地說道。

談起這段封存70多年的往事,老人禁不住思潮翻滾,熱淚盈眶。他用實際行動讓平凡的人生閃爍出明亮的光芒,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年少時,楊志明做過長工,被國民黨抓過丁,吃霉米稀飯,時常遭受國民黨士兵拳打足踢、信口辱罵,逃走成了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1949年6月,年僅16歲的楊志明在咸陽碰見了療傷的解放軍,解放軍見他可憐,帶他去了解放軍第一軍軍醫院。楊志明老人回憶,“從那時起,我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真正感受到了共產黨的溫暖,決心留下來,報答恩情。”

由于年齡小,醫院照顧他,讓他當護工,為傷員端飯、打水、洗衣服、端尿盆等等,每天像一個旋轉的陀螺,穿梭在每個病房,只要聽見有人喊小楊,他會立馬跑去幫忙,干最臟的活、干最累的活。可他從不計較得失,始終任勞任怨,只要是安排的任務,總會想辦法完成。

在軍區醫院每個人都關心他,總是問他吃飽了沒有,然后從自己碗里給他夾飯,楊志明感激地叫哥哥、伯伯、爺爺,可是他們嚴肅地說:“不能這樣叫,共產黨人應該稱呼同志!”

對于物質的需求,更是簡單又簡單,只要能吃上飯,就心滿意足。有的傷員為了感謝楊志明的照顧,想把隨身的貴重物品和錢送給楊志明,可是他堅決說:“我不收,醫院有紀律,你給我就是害了我,比起你們在戰場上負傷和犧牲的戰士,我已經幸運多了。”

楊志明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每天知足地忙碌著,由于吃苦耐勞,得到醫院領導的多次嘉獎,在1000多名傷員的民主測評中,楊志明獲得了軍區醫院頒發的“勞動模范”稱號,這本該是件大喜事,他卻感到心里有愧,說:“我沒有文化,沒有技術,醫院有那么多醫生和護士,我何德何能。” 

1953年12月17日,楊志明表現優異,在朝鮮戰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向組織莊嚴承諾:“做一名為人民服務的黨員。”

1956年因病復員回家后,楊志明先后在成縣店村鎮、趙壩林場、龍鳳山林場、成縣園藝場工作,無論何時何地,楊志明始終不忘是部隊教育了他,是黨給了他知識。多年來,始終堅守服務人民的初心,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盡心盡力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

楊志明經常告誡家人,作為一名黨員,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教育子女不準攀比,不準貪圖享樂,更不能浪費。

街坊鄰居告訴我們,老楊一輩子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吃飯要是掉個飯粒都得撿起來吃掉。但是,平日里誰要是遇到難處,他總會全力幫助,不求回報。

1996年春,光榮離休的楊志明已66歲,本該頤養天年,可他看到家鄉的貧困面貌,再也無心顧及享受舒適的城市生活,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店村鎮黑山村,向貧困宣戰。

面對家人的百般阻難,楊志明卻說:“我非常熱愛我的家鄉,看到老鄉受苦受罪,我不做點什么,對不起黨對我的培養。”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局面十分被動,路不通、電不通,可就這樣也沒有動搖楊志明的決心。在村黨員大會上楊志明擔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為了樹起脫貧信心,楊志明上任后向大家承諾第一個目標——年內實現通電。 

當時,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實現通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錢從哪里來呢?他用20天走訪了全村120戶,共集資2400元,他本人一次性就拿出了100元。可是,緊靠這些集資還遠遠不夠。接下來,楊志明四處尋求支持,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有關單位終于被這位老革命的執著和熱情深深地打動,決定立即施工。

年底,黑山村如愿通上了電,可楊志明由于長時間勞累生病,在床上整整躺了16天。

電通了,村民對這位支部書記更加信任,楊志明趁熱打鐵,帶領全村400多人歷戰四個月,打通了黑山村通社、通鄉的斷頭路,徹底改善了村民的運輸條件,為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后又帶動和發展了35戶種養殖戶,黑山村的經濟收入由1995年的49.3萬元增加到了74萬元,人均糧食增加了640斤,學生人數由原來的68名增加到了109名。

時至今日,張志明仍然保持部隊的良好作風,每天準時收看《新聞聯播》,熱心公益事業,把黨的歷史和政策講給周圍的人聽。

心有所信,方能遠行。這位退伍老兵用一次莊嚴的承諾,堅守初心和使命,在有生之年踐行著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這就是共產黨人永恒而堅定的信念。

(楊志明,1933年出生,現居住成縣城關鎮李武村,1949年至1953年在咸陽解放軍第一軍軍醫院、青海解放軍后勤醫院當護工,抗美援朝時在解放軍第一軍20團1營1連擔任班長。)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