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江戰役讀懂共產黨人的“心思”
四月的八桂大地,春意正濃,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開展調研考察,第一站去的就是位于桂林全州縣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在紀念園,習近平總書記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同時,習總書記指出“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湘江戰役,英雄的史詩,是不朽的豐碑。壯烈犧牲的陳樹湘,信念堅定、視死如歸的紅軍戰士,讓我們讀懂了共產黨人的“心有所信”“心有所念”。
從紅軍將士視死如歸讀懂共產黨人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的“心有所信”。“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面對無隙可乘的四道封鎖線、深不見底的濤濤湘江水,求生的本能讓人望而卻步,但是英勇無畏的紅軍憑借著心中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的信念,一往無前、向死而生,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噴薄而出,從8.6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硬是創造了不可能成功的成功!心有所信,則愈挫彌堅,如今,我們站在實現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新的長征起點上,更要秉持“忠誠是共產黨人的底色”這一信念,忠于黨和人民,繼承先輩遺志,賡續紅色血脈,揮舞著忠誠為黨為人民的旗幟,以大無畏的精神開山拓路,攻下難攻的阻力卡,啃下難啃的硬骨頭,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從陳樹湘的壯烈犧牲讀懂共產黨人心中有黨心中有民的“心有所念”。“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為掩護紅軍主力渡江,率軍與敵人血戰四天五夜,為中央軍委和主力部隊順利渡過湘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艱難突圍后遭遇截擊,主動鳴槍示警暴露位置,為戰友爭取生的機會;被俘之后拒絕配合,忍著劇痛斷腸取義......這位“絕命后衛師”師長為革命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年僅29歲。心有所念,則不懼生死。從陳樹湘的身上,我們讀懂了共產黨人心中有黨、心中有民的念想,正是出于保護共產黨的利益、解救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群眾,陳樹湘選擇了自我犧牲。正是有千千萬萬的革命先輩前赴后繼,無數的共產黨人流血犧牲,才換來今天的繁榮昌盛。我們要從他們手中接過“接力棒”,懷揣著為國為民的念想,披荊斬棘、奮勇開拓,全力跑好新時代的拉力賽。
從湘江戰疫的浴血奮戰讀懂共產黨人對自由民主和平的“心有所盼”。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面對敵人密不透風的封鎖,中央紅軍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是什么支撐著他們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奪取戰爭的勝利?是共產黨人對自由、民主、和平的“心有所盼”,共產黨從建黨那天起,就確立了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就堅定了要建設一個民主、和平的新中國的目標。正是這個期盼,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為之奮斗,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不斷取得奇跡般的勝利。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要賡續先輩遺愿,懷揣信念、不忘初心、堅定決心,全力實現全中國的復興夢。
中共玉林市玉州區委組織部 鐘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