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通訊員 戚晗 王哲)沿著掛壁公路,穿越江峽洞天,柳林鎮廟坪村如同一處“世外桃源”,正恬靜地躺在永寧河的懷抱中。近年來,廟坪村群眾在徽縣政府辦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斬斷了“窮根”,這個昔日閉塞的小山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個個富民產業花開正旺,豐碩的脫貧成果綻放為廟坪村群眾的一張張笑臉。
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幫扶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圓滿結束,如何讓廟坪村接穩全面脫貧的接力棒,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是擺在幫扶隊員們面前一道新的課題。
連日來,幫扶隊員們與村社干部一道,村不漏社、社不漏戶、戶不漏人,對全村389戶群眾進行了全面走訪排查,與他們共看家鄉發展成就,共談家里生活變化,共話鄉村振興前景,全面掌握了解群眾在住房、教育、醫療、安全飲水、產業發展、勞務輸轉、家庭收支等方面的情況,為他們加油鼓勁,制定幫扶方案和措施,限時定期銷號整改,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
“大家都說脫貧以后,你們完成了任務,就再也不來了,沒想到比以前還來的頻繁了,這下我們心里就有底了!”,群眾見到幫扶隊員們高興的說。
為了防止返貧,廟坪村駐村幫扶工作隊按照“全覆蓋、零遺漏、細過篩”的要求,每月集中開展走訪排摸,形成發現響應、核查評估、動態監測、精準幫扶的防貧監測幫扶體系,有效防范已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堅決把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鞏固好,拓展好,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發展特色產業,激發“源頭活水”
沒有產業支撐的鄉村,振興工作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廟坪村地處嘉陵江上游永寧河河道沖積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發展蔬菜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
幫扶工作隊結合實際,積極發揮自然優勢,與鎮村干部一道積極推行“黨支部+”發展模式,有效用好用活中央和省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120余萬,深入推進“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依托村黨支部領辦的龍飛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訂單辣椒、蔬菜、生姜種植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建成蔬菜大棚50座,建成日光溫室大棚3座,建成200噸冷藏庫一座。2020年,村集體分紅9.12萬元,歷年分紅村級積累達36萬元,農戶入股分紅4.4萬元,群眾勞務收入68.4萬元。2021年全村發展訂單辣椒200余畝,生姜400余畝,魔芋40余畝,生態雞2萬余只,實現了壯大村集體積累和農戶增收雙贏。
凸顯紅色文化,推動鄉村振興
廟坪村不僅有幾千年前的齊家文化遺存,也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紅色足跡。甘溝遺址、廟坪革命紀念碑、紅色記憶紀念館享譽縣內外。豐富的旅游資源成為了廟坪村實現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幫扶工作隊緊抓廟坪村被確定為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的機遇,主動作為,身先士卒,多次與村社干部一起就征用農戶宅基地問題上門做工作,做好政策疏導,農戶顧全大局,樂于接受,達成了轉讓協議,化解了因紀念館建設占地引起的征地拆遷糾紛,為項目實施提供了堅實基礎。目前,總投資400余萬元的廟坪村紅色記憶廣場,已經完成主體。今年以來,來自全省各地的干部群眾前往廟坪村瞻仰紅色遺址,傳承紅色文化。
另外,接種疫苗是對新冠肺炎最有效防控措施,為了做好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幫扶工作隊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微信通知等方式進行宣傳引導,并且為去鎮上接種疫苗的老人提供口罩、飲用水、車接車送等貼心服務,使得廟坪村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有序進行。截至目前,按照“應接盡接”的要求,全村累計完成疫苗接種380余人次。
對于今后的發展,工作隊信心滿滿。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王哲說:“我們將融會貫通鄉村振興20字方針,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深化特色產業發展,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并積極傳承發揮紅色文化,協助打造紅色旅游村莊作為工作方向,通過持續努力,力爭讓廟坪村的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鄉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