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榆樹:內外兼修 美若桃源

時間:2021-10-18 21:21:4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張美樂  綿綿秋雨中,漫步山鄉榆樹,極目望去,山那頭盡是云煙氤氳。雨色中,一座座白墻黛瓦的庭院錯落有致,一條條縱橫交錯的鄉間公路曲徑通幽,道路兩側綠樹成蔭,富含文化元素的墻體彩繪隨處可見……一幅如詩如煙的鄉村秀美圖展現在眼前,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徽縣榆樹鄉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百姓幸福感作為工作重點,扎實開展鄉村治理,改“大建設”為“巧妝容”,在還原生態的基礎上“錦上添花”。同時,充分將人文歷史、鄉風民俗融入其中,“內外兼修”,不僅重塑了鄉風民魂,而且譜寫了文明新韻,實現了鄉村美麗、鄉風文明的“蝶變”。

依托資源優勢 打造精品景點

駝鈴聲聲,清脆悠遠。在北茶馬古道上,火站村歷經歲月滄桑,留下了許多動人故事。

如今,這里沒有了昔日馬來人往的熱鬧景象,卻多了一份寧靜與安詳。“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宛如陶淵明筆下令人神往的“桃花源”。

而坐落于火站村的“惠風亭”古色古香,亭內茶臺亭外花,別有一番韻味。正好應了一句聯語:“茶香已帶禪中味,月影還添畫里詩。”

不僅如此,在榆樹,一路走村過巷,你便會發現,諸如“月松、聽籟、虎踞、爽籟、竹溪、涵青、子蘭、停云、曹娥”等一座座別致精巧、賞心悅目的涼亭為各村增添了一份古樸的氣息。

在美麗鄉村提升與改造中,榆樹鄉立足實際,充分將人文歷史、鄉風民俗融入其中,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仿古亭廊,并力求“凡亭臺茅舍,必有詩留”。

“涼亭不僅解決了村民散步時累了沒處歇腳、下雨沒處避雨的難題,而且成了大家聊天聚會、喝茶下棋的場所。”楊河村年過八旬的老人楊守忠笑著說,閑暇時,看看涼亭柱子上的詩詞對聯,細細品味,心靈上也是一種享受。

榆樹鄉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據載,自宋代始,榆樹就是運茶古道上的“要路”。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巡茶御史沈越在徽州火鉆鎮(位于今榆樹鄉境內)修建巡茶察院行臺,為朝廷御史在途中駐節辦公之地。

依托茶馬古道、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優勢,榆樹鄉還積極打造了以明清風格為主、融入茶馬古道文化元素的仿古一條街,以及皇后故里、古絲綢之路最大的銀杏樹等精品小景點67處,有力提升了榆樹文化底蘊。

“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了。”曹壩村村民王娟說。“今后,我們將踐行鄉黨委政府‘1358’工作思路,圍繞一個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精心打造榆樹、火站、東坡茶馬文旅康養區,剡壩、石碑、高峰最美環線觀光區,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榆樹、愛上榆樹。”榆樹鄉黨委書記馮亮說。

挖掘文化底蘊,喚醒鄉愁記憶

犁、耬、耙、篩子、牛嘴籠……閑置的農具如何變廢為寶呢?

在改善人居環境過程中,楊河村群眾就地取材,將舊農具等作為裝飾品來美化家園,打造出一處處別具特色的“農耕文化墻”,讓人既熟悉又親切。

“農耕用具和生活用品都是村民家里以前用過的,現在用不上了,就自發捐給了村委會。”楊河村村民王永林說。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榆樹人共同的生活愿景。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榆樹鄉堅持“文化+”建設思路,不搞大拆大建,也不靠“涂脂抹粉”,而是將一些優秀的文化元素融入新農村建設中,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容村貌,在不摒棄鄉愁的同時,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黑白電視機、二八式自行車、縫紉機……這些老物件,在別人的眼中應屬過時商品,失去了使用價值。但是,在榆樹鄉仿古一條街上,它們搖身一變成了裝飾物。小瓦片,也經過簡單擺設,變成了圍墻壁上銅錢型的鑲嵌圖案。

“老物件也許不見得多珍貴、多獨特,但它融入百姓人家的日常生活,根植在每個人的鄉愁情思里。”榆樹鄉鄉長靳軍平說。

保護傳統文化,留住美麗鄉愁。榆樹鄉還依托曹皇后故里、巡茶察院行臺、千年古銀杏樹、珠臨寺、撒馬寺等文化遺產,先后舉辦“春天,走進詩韻榆樹”“文化扶貧走進詩韻榆樹”“文化扶貧、丹青助力”等文學采風、文學筆會活動,創作詩歌500余首、散文100余篇,不斷提升榆樹鄉的文化底蘊。

不僅如此,榆樹鄉還在全縣率先創新文化名人幫村包村機制,邀請全省文化名人為12個村文化亭撰寫了楹聯,提升了文化品位和自身魅力。

詩源幽境不難尋,夢里乘春到榆樹。蛻變的榆樹變成了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文化的“詩韻榆樹”。

重塑鄉風民魂 譜寫文明新韻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信步徜徉在楊河村,原本平淡無奇的農家院墻,現如今都搖身一變成了精心裝扮、圖文并茂會“說話”的文化墻,讓人眼前一亮。

“一墻一風景,一墻一陣地。”近些年,榆樹鄉統籌推動鄉村“形、實、魂”協同發展,整合各方資源,將文化墻建設作為鄉村風貌提升工程的有力抓手,扎實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程,實現了文化傳承、村貌提升雙贏。

一幅幅田園山水畫,一條條村規民約,一首首詩詞歌賦……都被展現在一面面特色文化墻上。

“以前家家戶戶的墻上掉皮掉渣,或者就是亂涂亂畫,現在繪制成文化墻,美觀還整齊,整個村莊大變樣。”楊河村村民楊國保感慨地說。

鄉村振興要既有“面子”,也要有“里子”。榆樹鄉力求通過墻繪的形式,扮靚鄉村,倡導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新風尚。

如今在榆樹,隨處可見的文化墻與美麗鄉村環境景觀融為一體,既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把村莊襯托得格外美麗,又成了傳遞正能量的無聲“大課堂”。

“自從有了村規民約,村民將自家庭院打掃得干干凈凈,公益性崗位主動承擔公共區域衛生,村婦聯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大評比,結合巾幗家美積分超市進行獎勵,環境衛生干凈整潔了,大家看著都舒服。”火站村婦聯主任楊巧霞說。

不只火站村,在整個榆樹鄉,越來越多的群眾動了起來,打掃房前屋后衛生、種植花木、布置裝飾,許多院落煥然一新,實現了“一戶美”到“戶戶美”,“一時美”到“時時美”的轉變。

此外,榆樹鄉還廣泛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舉辦了“好媳婦、好婆婆”“產業帶頭人”等主題評選活動……不僅重塑了鄉風民魂,同時又譜寫了文明新韻。

鄉韻悠悠,村風融融。魅力新榆樹,康養休閑新選擇。

在山的那一邊,有“顏值”更有“內涵”,美得令人屏聲靜氣,醉情其間。來這里,時光會為你停下腳步,牽動你心中的鄉愁。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