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田倩)魯迅有句名言:“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這個世界上,可能確實沒有超級英雄Q但卻有無數人的發光,匯成了人間的星河。在這個深秋季節,武都區驟然面對一場疫情的“大考”。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共同見證了這座城市堅韌頑強、團結一致的溫暖力量。
自10月18日甘肅省蘭州市發生疫情以來,武都區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和最緊急、最重大工作任務來抓,深謀劃、細部署、快行動、嚴要求、廣宣傳、實督察,將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多措并舉抓實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筑牢疫情防控線
疫情發生后,武都區嚴格按照國務院和省、市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迅速行動,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及時調整充實區鄉兩級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迅速組建完成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指揮體系,建立起了區、鄉、村三級高效運轉、執行有力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全區各部門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打出“線上+線下”組合拳,用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有溫度的方式,廣泛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傳遞疫情防控“最強音”。
“我是黨員,我先上!”“著力抓好重點人群防控,加強疫情發生地來武反武車輛、人員檢查,精確到每戶每人。”這是當前回蕩在武都大地上最鏗鏘有力的聲音。防疫一線,黨旗飄揚,黨徽閃耀,黨員挺身而出,奮勇爭先,縣級領導干部帶頭堅守崗位,靠前指揮,36個鄉鎮、4個街道辦和區直單位黨員干部積極奔赴一線,24小時輪流值班值守中留下一個個疲憊而又堅毅的身影,在無數個晝夜交替中踐行初心使命。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堡壘無言,卻能凝聚強大力量;旗幟無聲,卻能鼓舞磅礴斗志。據了解,當前武都區共設立黨員先鋒崗756個,組建黨員先鋒隊733個,設立鄉村檢疫點701個、社區檢疫點69個,同時抽調市區干部職工對城區居民小區、家屬樓院、重點人員進行全方位排摸管控,實現所有村組、社區、居民小區全覆蓋。
一場全民參與阻擊疫情的戰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全區打響。基層社會治理的穿針引線,“繪”出眾志成城、聯防聯控的動人圖景。
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后,武都區公安機關全員24小時在崗,每個大街小巷、村居社區都有他們的忙碌身影,每個環城關卡都有他們的凜然守護。
隴南電商平臺武都端第一時間上架充足物資,安排專人全程無接觸配送,穩住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
東江鎮、漢王鎮等各鄉鎮迅速集結民兵,發揮基干民兵黨員、退役軍人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擔當、奮勇作為,沖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我是醫生,我先上!”80后醫生張文娟自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就和同事們堅守在隴南火車站的核酸采樣點。
“您好,請出示下行程碼。”“叔,手機打開,我幫你填。”“請大家有序排隊,保持一米線距離。”一支測溫槍、一張登記表、一沓宣傳資料,成為每個小區門口防疫檢測點志愿者的“標配”。
武都融媒人“火力全開”,記者、編輯、技術、后勤各“兵種”取消休假,火線集結,投入“戰斗”。及時發布各項資訊信息,深入宣傳疫情防控政策舉措,廣泛傳播科學防疫知識。他們站在鏡頭后面,生動記錄和真實呈現武都“戰疫”故事,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大義是刻在骨子里的溫柔,正是這些“疫”線工作人員的默默堅守,為廣大群眾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防火墻”
“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出門也是為防疫作貢獻!”10月26日,武都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全區小區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只保留一處出入口,實行線上辦公,非必要不外出。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洗手已經成為武都人民的一種共識。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10月27日上午,隴南愛心企業向武都區公安局交警大隊捐贈了一批包括米、面、礦泉水、方便面、醫用口罩等價值2萬元疫情防控物資。
截至10月25日,武都區在區志愿服務聯合會登記的社會戰役志愿服務隊伍共20支,儲備志愿者805人。目前參與志愿者328人次,志愿服務時長8995小時,消殺面積10萬平方米,消殺車輛364輛次,心理輔導300人次,跑腿幫辦18次,發放物資價值約2000元。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當災難來臨時,總有無數堅毅的人堅守在崗位的一線,在風雪中義無反顧為眾人抱薪,逆行者們的信念與勇氣,如同珍貴的鉆石般閃著熠熠光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