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石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十三五”以來,武都區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始終堅持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持續推動各類教育優質協調發展,統籌推進優化教育供給布局、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進一步塑造教育良好形象,將“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落到實處。
抓“硬件”,大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走進位于兩水鎮的武都實驗中學,嶄新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映入眼簾。樓內每一個教室都配備了新型的多媒體設備,老師生動翔實的講解與形式多樣的多媒體設備結合起來,讓學習課堂變得更加有趣。
據了解,武都實驗中學現有多媒體教學網、校園安保系統、校園智能網絡廣播系統、自動辦公系統、一卡通系統等多網合一,實現了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安全、服務等網絡化全覆蓋。同時,校園綜合管理平臺、多媒體電子圖書館系統、精品課堂錄播直播系統、課程平臺、中央電教館資源庫等各種資源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優質教育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透過武都實驗中學這個“小窗口”,透出的是武都區近年來對于教育基礎設施工作的努力。據了解,自2016年起,全區教育項目建設累計投資7.67億元,對區內所有薄弱學;A設施和教學設備進行了提檔升級。武都區正努力建設以信息化為主導,面向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促“雙減”,做好課后服務促進多元發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武都區各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后服務。除了課業輔導外,還開設體育大課間、跆拳道、舞蹈、書法等個性化特色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滿足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讓學生們在學!俺燥枴、“吃好”,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協同發展。
“為了讓國家雙減政策落地生根,我們學校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二是提供優質的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要,課后服務與社團活動有機結合;三實施了“青藍計劃”,以老帶新,起了傳幫帶的作用,全面提升了教師素養,推動了我校教育教學的質量的發展。接下來我校也會認真全面落實區委實施意見,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優化課后服務,提高課后服務質量,進一步推動我校教育教學,再上新臺階,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葆真小學校長方強說道。
強“師資”,多渠道多舉措建設人才隊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武都區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著力點,抓好引進、培養、管理、服務等環節,全力書寫教師隊伍建設“奮進之筆”,為全區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為充實教師隊伍,武都區將人才引進工程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新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全區普通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對人才引進類型進行了明確劃分,并提出通過安家補助、考核獎勵、人事政策等政策支持,讓人才不僅能“引進來”,還能夠“留得住”。
在教師培育上,各校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無論是葆真小學的“青藍計劃”,還是實驗中學的師徒結對,都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平臺,以此進一步提升教師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重“激勵”,深化教育改革建設教育強區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近年來,武都區通過一系列的正向激勵、科學評價、表彰獎勵、待遇提升等辦法措施,不斷提升教師福利待遇,尤其《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全區普通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到區級教育獎勵金的設立,激勵引導教師更加具有工作熱情,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
“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是我們的主陣地。實施意見中提到,培育推廣優秀的教學模式、教學案例,推出先進的教育成果,對教師工作的熱情、教師的專業成長都有很大的促進,教師們也會主動的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研中去。設置區級教育獎勵金,小學、中學、高中一體化的獎勵,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小學、初中教師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能讓我們教師從物質和精神都受益。”城關中學教研室主任唐利芳說道。
教育是一項全局性、基礎性的事業,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武都區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全區普通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體現了區委、區政府對于教育工作改革的信心與決心。強國必先強教,富民必先啟智。武都區各學校紛紛表示將按照實施意見,不斷革新教育理念、規范教育管理制度、著力培養優秀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奮力譜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