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田倩)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走進魚龍鎮寧家山村,處處都是這般詩意的景象。
“我19歲就去青海鐵路上工作,記得以前的寧家山村又窮又苦,許多房子很破舊,經常漏雨,道路是土路,一下雨就沒法走,現在房子重建了,道路修通硬化了,墻面也亮化美化了,戲臺、廣場、涼亭的修建,為老人和小孩提供了休閑納涼的好去處。”退休后回到寧家山村的寧老先生說。
自從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武都區扎實推動鄉村建設,努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緊扣特色產業、生態、文化“關鍵詞”,堅持一村一景、一村一貌、一村一品的發展戰略,一大批美麗鄉村在綠色發展中實現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的深度融合,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加速器”。目前,武都區已建成生態型美麗鄉村370個。
“以前家里用的是旱廁,每到夏天就蠅蟲滿地,臭氣熏天,不方便也不衛生,改成水廁后方便多了,輕輕一按水就沖走了,既干凈又衛生,現在的廁所,美得很!”
小廁所、大民生。武都區將“五看五比五促進”工作思路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相結合,始終把“廁所革命”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不斷探索,立足機制、文化、亮點三大建設,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真正將暖心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據了解,2021年武都區農村戶用衛生廁所修建任務涉及31個鄉鎮15000戶。至目前,已竣工14116戶,竣工率達94.1%。
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隨著武都區農村改廁工程的深入推進,不僅補齊了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更讓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讓廣大群眾樹立了講文明、講衛生的意識,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為每個鄉村的生動圖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