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康縣:幫辦實事解難題 力行為民踐初心

時間:2021-12-24 15:14:2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康縣訊(通訊員李強)今年以來,康縣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把學黨史與悟思想融會貫通、辦實事與開新局同向發力,以“五個聚焦”為著力,切實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頭戲”和“落腳點”,立足實際,守正創新,深層次調研,高標準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轉變作風辦實事,創新舉措提效能

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現實問題和群眾所需,著力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變“被動服務”為主動上門,實現“面對面”“零距離”服務,切實提高了群眾滿意度。迷壩鄉堅持“解決小問題服務群眾,做好小事情造福群眾”的原則,搭建“微心愿”平臺,以傾聽群眾呼聲、凝聚群眾共識、反映群眾意愿、解決群眾困難為目的,每月向全鄉群眾、迷壩籍在外務工、工作人員等征集微心愿,通過心愿征集、建立臺賬、認領心愿、解決問題、公示結果、評議成效等六個步驟征集并解決含基礎設施類、人居環境衛生類、家庭生活類微心愿241條。康縣公安局以“警務背包”模式,將防電信詐騙、緝槍治爆、非法捕撈等宣傳資料,戶籍業務辦事指南(網上公安預約),警民聯系卡,居民信息采集表,已制作好的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封皮,照片拍攝白底布等物品、資料裝在警務背包內,深入警務區開展工作。截止目前,累計民警進村社609人次,入戶2712戶,捎帶辦證、送證上門、上門辦證591人次,宣傳防范電信詐騙知識6179人次,注冊防詐騙“金鐘罩”9074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78起,采集房屋、人口、單位信息728條,排查整改治安隱患130處,提供法律咨詢568人次,核查變更人口信息357條,讓最基層、最偏僻、最需要的群眾能在自家門口就能辦理相關業務,解決實際困難,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群眾。碾壩鎮老百姓通過“您‘碼’上說,我馬上辦”說事平臺,隨時隨地拿出手機掃二維碼就可以反映實際困難和問題,形成了“說事、解題、服務”的便民服務通道。縣殘聯為關愛殘疾人,針對殘疾人行動不便,解決“辦證難”問題,組織鑒定等相關人員,逐鄉逐村逐戶開展上門服務,對符合鑒定的720人辦理了殘疾證。交警大隊全面落實“放管服”便民利民服務措施,通過“流動車管所”服務,組織駕校、保險等部門深入21個鄉鎮開展便民利民服務。截止目前共審驗車輛86臺次,受理機動車報廢手續881臺次,辦理車輛入戶565臺次,購買電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538份,購買機動車強制保險811份,駕校報名134人次,駕駛員簽訂車輛承諾書486份,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宣傳教育2884余人次。

發展產業辦實事,助農增收促振興

康縣按照“整縣核桃,南茶北椒,區域優勢,做精做優”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和特色產業“4個1”(即食用菌1000萬袋、特色種植業100萬畝、畜禽養殖100萬只/頭、中蜂養殖10萬箱)的目標任務,堅持“五個持續”的工作思路,以“1 + N” 的發展模式,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多元富民產業發展新局面,培育鄉村經濟發展“增長極”。太石鄉積極推行“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引導能人大戶發展有機蔬菜,建設大棚40座,動員群眾沿江栽植油橄欖800余畝,種植大黃300余畝,初步實現了“一村一個產業示范園”的發展目標。碾壩鎮立足當地自然優勢,種植地栽木耳3.6萬袋,出產5200多斤,按每斤30元批發價計算,單項產業增收超過15萬元,著力拓寬群眾致富渠道。迷壩鄉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穩步發展香菇、木耳、天麻、金耳、絞股藍等特色產業,目前發展袋料香菇100萬袋、天麻200多畝,椴木木耳500多架、中藥材1000多畝,帶動400多名群眾增收。三河壩鎮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建成集農業特色產業培育、生產、加工、培訓、技術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農業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園1個,吸納當地群眾到園區務工,每月收入達3000余元,為當地群眾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聚焦民生辦實事,服務群眾無止境

為努力使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體現在“為民服務解難題”的民生實事上,康縣多措并舉,強化為民服務意識,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縣衛健局協調,為全縣25008位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和1482名0—7歲留守兒童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縣殘聯發送256件輪椅、拐杖、坐便椅等輔助器具,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437.64萬元,為161個精神病患者免費發放價值8.1萬元的治療藥物,結合“陽光家園計劃”日間照料項目開展,為全縣22名重度精神、智力殘疾人開展日間照料服務,為全縣44名重度殘疾人開展居家托養服務,讓殘疾人切實享受到了國家相關優惠政策;望關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暑期開展留守兒童托管服務;縣交警隊針對上下學交通安全問題,在中小學生、幼兒園,持續推進“護學崗”,為學生撐起“平安傘”;各鄉鎮結合“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采用“十二個一”工作法為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特困群眾常規開展志愿服務。

圍繞“創城”辦實事,城鄉顏值再提升

今年以來,康縣把解決城市沉疴痼疾作為創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工作內容,完成城區主次干道平整維修和柏油道路鋪設11.7公里,對污水管道、下水道井蓋等附屬設施進行了維修管護;將城區主干道582個車位納入“智慧停車”服務,新建城西地下停車場,有效解決城區“停車難”問題;西街農貿市場的投入營運有效解決了城區“以路代市”問題;建成的“燕子塢”美食城、全面完工的城市“雙修”工程等都從根本上改變了康縣城市形象;新建城東文化廣場和城關體育場,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鞏固提升建設41個美麗鄉村高標準打造文旅示范村8完善提升文旅示范村27獎勵扶持發展100家文旅產業特色民宿、農家樂、農家客棧農村衛生廁所4117座建設衛生公廁21座,實現常住戶衛生戶廁和行政村衛生公廁兩個全覆蓋”,有效解決了游客吃住難問題,帶動了群眾致富增收。

創新機制辦實事,提升成效強活力

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結合“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活動,充分運用主題黨日、群眾議事日、民事直通日等載體,依托“黨員志愿服務感黨恩”等活動,組織廣大黨員、志愿者深入基層深入村社深入群眾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困難事、群眾煩心事。平洛鎮、望關鎮、太石鄉助農摘椒、寺臺鎮助農摘菊、迷壩鄉助農收麥,樁樁件件小事,融匯了濃濃的“群眾情”。為鞏固拓展辦實事成效,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建立健全了黨員干部志愿服務活動機制、解民憂辦實事工作機制、為民服務清單管理機制等長效機制,拓展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方式,促進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化、常態化、制度化。截止目前:完成各類幫辦實事2519件,建立政策機制222個,班子成員幫辦實事911件,黨員幫辦實事2387件。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