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孟明春 田倩)在隆興鎮符灣村,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人們都親切地叫他“老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就在當地研究琢磨中藥材種植,40多年的時間里,他種植過30多種中藥材,但絕大多數藥材并不適合在當地發展,只有羌活、木香、黨參這幾種中藥材最合適在當地種植,于是便與中藥材打了一輩子交道。他就是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符烜。
2002年,退休后的符烜回到了老家,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中藥材種植上來。當時,他在村里承包了200畝左右的荒地,開啟了他中藥材的培育之路。
萬事開頭難。尤其是在他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還要搞這么大規模的藥材種植,所遇到的困難和艱辛是不言而喻的。家里人反對、資金短缺、種植經驗不足,這些問題接踵而來,但符烜并沒有輕易被這些問題擊敗。家里人反對就好好跟家里人談,資金不足就多方籌措資金,種植經驗不足就去外面找有經驗的人取經,查閱書籍資料,所有的問題在他的堅持下都迎刃而解。
符烜承包的荒地離自己家有10多公里,早上出門的時候帶點干糧,和村民們在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餓了就啃幾口干饃饃,渴了就喝幾口山泉水。尤其是在栽植、除草比較繁忙的階段,符烜直接住在田地邊搭建的簡易帳篷里,一住就是好幾天。種植藥材的時間久了,經驗自然也就多了,有的藥材在當地并不能很好的生長,相對來說羌活長勢不錯,因此,他在羌活培育栽植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大的精力。
在羌活育苗的時候,他曾經用過搭棚、遮陽網、化學藥劑浸泡、沙藏等多種方式育苗,均未達到滿意的效果,最后發現:由上一年度遺落的種子再度發芽育苗,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羌活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之后,左鄰右舍也都紛紛在自家田里種起了羌活。只要有村民來找符烜請教栽植羌活的方法,他都會詳細的解說,并且給他們一張A4紙,紙上寫滿了羌活栽培技術要點,包括適生環境、育苗方法、栽植等都很詳細。
現在符家灣村種植最多的中藥材就是羌活,只要家里有人的,幾乎每家每戶多多少少都會種一些中藥材,就羌活來說,目前長得好的可以買8-10元/千克(濕藥),一畝地大約產1000千克。秋末冬初,每家房子里都堆有一排排的中藥材,進到屋子里,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藥香。通過種植中藥材,村民不用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就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現在的政策好啊,鎮黨委政府牽頭,要大力發展培育中藥材,村民們可以跟著政府,不斷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提高中藥材附加值,實現規模化、示范化種植及藥材種苗培育,將咱們隆興的中藥材打出名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符烜在與村民交談時這樣感嘆到。
村里人對符烜的評價也很高,村民張謝寶還為他寫了一首打油詩,名為《三夸老帥》:
老帥老帥真老帥,辦起事來真不賴。
心想事成和為貴,藥材都是你引進。
羌活黨參云木香,你為群眾來著想。
為給大家來引路,富了一戶又一戶。
你是種藥創始人,群眾稱呼你真能!
在與符烜的對話中,他說道:“看別的暖和點的地方能種花椒、油橄欖、核桃賣錢。當時我就想著怎么能夠在這高寒陰濕的地方找出一條出路來,能夠帶大家一起奔向更好的生活,也算是發揮自己退休生活的余熱了。”
正是秉著這樣的初心,符烜數十年如一日,一直努力,一直堅持,為村里扎扎實實的開辟出了一條致富的道路。時間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堅持也是正確的,他的心志之堅定,胸懷之廣闊,情懷之淳樸,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