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 王騫瑤)解放初期,武都安化鎮就開始種植紅芪,發展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是武都區紅芪的主產區。安化“米倉紅芪”因品質優、質量好、藥性好,長期以來遠銷臺灣、香港和東南亞各國,榮獲國內貿易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第十三屆楊凌農高會后稷獎,并于2011年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近年來,武都區安化鎮按照“培育特色產業、發展優勢產業、鞏固傳統產業”的總體要求,依托米倉山系光熱水土資源和地理位置優勢,持續培育中藥材優勢產業,不斷拓寬農戶增收渠道,增加農戶收入。
十二月份,安化鎮家家戶戶正在加工紅芪,家家戶戶都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藥香,到處呈現出一片采收紅芪的繁忙景象,碾、串、曬等看似簡單反復的工作卻承載種植戶豐收的喜悅。目前,安化鎮種植紅芪8000余畝,年產量約320萬公斤,產值約6400余萬元。
安化鎮黨委、政府在大力培育新型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致力于中藥材傳統優勢產業的鞏固提升,邀請農牧專家、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紅芪種植基地開展技術指導,提高農戶紅芪種植技術水平,為農戶提供技術咨詢,把先進人才和技術“引進來”。
隴南市武都區紅芪協會位于安化鎮安化街村,成立于2012年,主要從事紅芪種植、加工、銷售,協會從組建以來不斷完善規章制度,采用“協會+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占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引導農戶增收入為目標。
安化鎮緊跟時代形勢,結合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拓寬銷售渠道。截止目前,全鎮有效運營網店124家,通過“產業+農戶+合作社+網店+平臺”的電商模式,初步建立起盛鑫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龍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15家1688企業網店,2021年實現電商線上銷售額1500余萬元,促進特色產業從線下傳統市場到線上網絡市場銷售模式的轉變,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持續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