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 李圓豐)去年以來,武都緊盯“3+6”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立足山地條件,發揮資源優勢,通過“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盤活閑置土地,管好用好產業資金,吸納群眾參與發展特色產業,讓群眾在自家的田園就地就業,最大限度實現了“土地收益+資金分紅”雙薪收入。
盤活閑置土地,整合土地資源,實行土地流轉是破解撂荒地整治、發展規模農業產業用地難的有效途徑。武都區黃坪鎮蒿川村因地制宜,整合村內的閑置撂荒地等土地資源,由村黨支部牽頭,按照“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引種了大黃、貫葉連翹、羌活、獨活等50余種中藥材,建成近340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土地收益和務工收入發放資金達到了51.2萬元,讓規模產業優勢撬動農業集群發展。
武都區玉皇鄉羊圈頭村積極立足地域資源稟賦,建成高山中藥材種植基地,鼓勵廣大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群眾以土地、產業發展扶持金入股,共流轉閑置土地780余畝,雇傭周邊群眾務工900余人次,發放各類分紅資金46.2萬元。該鄉鎮負責人介紹說:“玉皇鄉堅持“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電商”的發展模式,村黨支部與合作社簽訂產業扶貧協議、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入股協議,利用產業扶貧資金為貧困戶配股,每年戶均發放入股分紅資金1687元,逐步解決了群眾發展缺思路、缺資金的難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