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通訊員 劉金昊 劉衛方) 為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精細化管理成效,致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小川鎮探索運用“一二三四”工作舉措,借鑒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成功經驗,建立健全人居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制度,將全鎮區域內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全覆蓋,定人定責、常態督查,切實推動工作取得實效,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網格制度“管到底”
走進新興村,干凈、寬闊的道路伸向遠方。通社通戶的小巷道打掃的干干凈凈,群眾的柴草、農具擺放井然有序,房前屋后看不見一點兒散落的垃圾,垃圾箱整整齊齊的擺放著,處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以前的時候,打掃環境衛生不是人叫不來,就是人來了‘一窩蜂’,主要路段一掃就都散了。自從落實網格化管理以來,我只負責這個廣場,同時監督好十余戶村民落實好‘門前三包’,讓村民把自己房前屋后、院里院外清掃干凈,垃圾定點收集就好。現在我們村子比原來好多了,很整潔的、是越來越干凈了。”新興村陳社論說到,他是小川鎮新興村網格員,每周打掃廣場3-4次,每天堅持在自己責任區域內巡查環境衛生。
按照網格化管理工作方式,小川鎮成立由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各村形成“總網格長-網格長-網格員”三級體系,將全鎮劃分為20個網格區,由鎮副科級以上包村領導20名擔任各村(社區)總網格長,各村“兩委”班子25名擔任各自轄區網格長,全鎮各村社長、婦聯、團委和公益性崗位、熱心公益事業的黨員和群眾組成757名網格員,每名網格員分別結合各村社實際,以村內廣場及周邊、村內主干道、河道及溝渠、村內小巷道為主,分段、分片、分戶包干到人,全面實施和監督做好各自責任區域內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明確職責“擔責任”
“現在實行網格化管理以來,各村都能夠實行全域化覆蓋、精細化管理、目標化考核,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中,不留死角、盲區,能夠集中整治除頑疾、補弱項。同時也能夠做到責任到人,誰的衛生誰打掃、誰的區域誰負責、誰的責任誰承擔,避免了之前在這項工作中出現的推諉扯皮、踢皮球,不擔當情形。”小川鎮黨委副書記兼新興村總網格長張瑞說到。
小川鎮以村(社區)為單位,將全鎮分為村(社區)兩級網格長、一級網格員,實行定人員、定職責、定地段、定時段的“四定”保潔管理責任制,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監管全覆蓋、責任全覆蓋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切實提升我鎮人居環境整治水平。
各村總網格長(包村領導)負責所包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總體部署,督促網格長、網格員履行職責,及時幫助村級網格員解決存在的問題。各村網格長為本村人居環境整治第一責任人,在抓好負責區域環境整治的同時,定期對網格員責任區域開展檢查、監督保潔狀況,評議人居環境重點工作,考核村級網格員的工作,負責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發動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小川社區網格員陳國林自豪的說道:“網格員并不是誰都能當的,不僅政治素養要高、溝通能力要強,對區域內各地段要知曉,更要熱愛、熟悉社區,同時還要熱衷于公關和公益事業、不計回報、不怕得罪人等等,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網格員。”
網格員認真抓好負責區域內垃圾清掃,每周清掃不得少于3次,常態督促農戶落實“門前三包”管理責任,對網格區域內的清掃保潔工作、溝渠清理、農戶門前屋后環境衛生及雜物堆放情況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動員整改,引導群眾對垃圾分類收集,減少垃圾亂丟亂扔、柴草雜物亂堆亂積、農機具亂停亂放、污水亂潑亂倒、墻壁亂涂亂畫、“小廣告”亂貼亂寫等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現象和不文明行為。
“我們督查組依舊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日常檢查與專項檢查、暗訪與明查相結合的檢查督查時,但是發現的問題比原來明顯減少了,而且發現反饋問題后,整改的時效性也很好。”小川鎮紀委書記臺飛說,“我們在督查時就要硬起手腕抓、狠起心腸抓,保證整治效果人人都能看得到、人人都能受益到。”
下一步,小川鎮將在繼續實施‘1234’工作舉措的基礎上,堅持網格化管理、動態化覆蓋、精細化實施、目標化考核的總體思路,全鎮動員、全民參與、全員動手、全域覆蓋,集中整治除頑疾、補短板,著力構建全域化、常態化、精細化的環境衛生治理體系,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單一向互動、粗放到精細、突擊向常態轉變,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展現干凈、整潔、有序、文明新風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小川新畫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