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初春的宕昌縣兩河口鎮,暖陽普照,萬物復蘇,欣欣向榮。走進鎮區村莊,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田園風貌、干凈整潔的平寬街道、洋溢在產業園豐收的喜悅……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人勤春來早,“羊肚”采摘忙。在麻子坪村羊肚菌種植基地,13座設施大棚里,朵朵羊肚菌如一把把褐色的“小傘”破土而出、長勢喜人。采菇工人忙碌地掐取著田間的“春意”,現場呈現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曹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袁高峰說,曹下村自然條件嚴酷,整村搬遷后,為解決后續產業問題,村黨支部在相鄰的麻地坪流轉土地,新建產業園,建成21座大棚,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園食用菌已成為富民增收的“聚寶盆”、綠色銀行。羊肚菌種植已3年了,品種有六妹G8、高原紅等五個品種。“今年產量高,品相好,這幾天進入采收旺季,一斤鮮羊肚菌就賣100元,一個大棚產菇200斤左右,好的能夠達到400百斤。
”沿“化馬神石”景點旁的山路驅車盤桓而上,兩邊的油菜花鮮艷奪目,怡人心脾。“現在看到的這些都是葡萄樹,是今年投資240多萬元新建成的山背村葡萄園采摘生態觀光旅游項目,引進栽植新品種陽光玫瑰15畝,夏黑15畝,火焰無核15畝,當年都能掛果。將吸納80多名勞動力家門口穩定就業,帶來勞務收入50余萬元,實現年產值270萬元,群眾分紅40余萬元,人均增收600元左右。”在半山處的梯田里,兩河口鎮長蘇建平介紹說。
鄉村特色產業不僅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村容村貌也日新月異。化馬神石、化馬神樹、化馬神水……“在城里,早上我是被汽車的喇叭聲吵醒的;來到這里,我每天是被悅耳的鳥鳴聲喚醒的。”談起對兩河口鎮山背羅灣村、化馬村、寨子村的第一印象,省政府辦公廳選派擔任羅灣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的選調生侯倩說。山背羅灣村,四面環山,風景秀麗。民俗村落、云霧繚繞的美麗畫面四季引來各地游客駐足稱贊。
突出地域特色,體現田園風貌,注重文化傳承,彰顯鄉村魅力。“過去,我們這里雖有綠水青山,但苦于沒有特色產業,農民收入不高。”兩河口黨委書記李錦科告訴記者,近年來,兩河口鎮立足鎮情村情民情實際,積極改善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并利用官鵝溝大景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產業振興,強鎮富民。
內外兼修,多元共治堅持把村莊清潔,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同加強基層黨建、農村疫情防控、推進移風易俗、完善鄉村治理等結合起來,凝聚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兩河口鎮設立環境衛生“紅黑榜”、懸掛流動“小紅旗”,公益性崗位,村莊亮化植綠,改善人居環境。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常態化整治,探索抓好垃圾電解焚燒示范帶動,加快補齊人居環境短板。狠抓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完成農村標準化衛生改廁3個。并結合兩河口村鄉村建設行動示范村建設項目和污水處理項目,打造干凈整潔、健康衛生、文明和諧、宜居宜游的生活環境,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今年以來,兩河鎮按照縣委“1346”總體工作思路,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城鎮建設、鄉村振興”四輪驅動戰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用心辦實事,用情惠民生,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鎮、宜居宜業生態鎮。黨建引領謀發展,實干善為開新篇。 兩河口鎮持續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構建“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長效機制,放大宕昌模式,壯大集體經濟,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發展花椒、葡萄,食用菌、水產、養豬、煙葉、辣椒等特色產業,創辦聯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帶動周邊群眾入股參與,走出了一條產業帶動群眾增收的新路子。春耕生產中,兩河口鎮完成訂單辣椒栽植432畝,種植香菇30萬棒,羊肚菌種植20座,中藥材種植100畝,街上村、王院村栽植經濟林油橄欖2000畝,廟下村栽植花椒2000畝,合作社養殖種(母)豬170余頭,仔豬130余只,雞2.3萬余只,蜂母子200余箱,年出欄黑豬800頭,雞2萬只,著力打造高品質鄉村振興新樣板。
劉治學 劉國慶 王曉勇 宕昌縣委宣傳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