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張云霞)又到一年清明時。受疫情影響,兩當縣通過云聯動的全新方式,倡導民眾通過“云”祭掃寄托思念,這不僅是一種“防疫之需”,更是一種“文明之需”。“云祭掃”讓民眾疫情防控、文明祭祀“兩相宜”。
“ 烈士從未遠去,英雄長存山河! ”這是昨日兩當縣西坡鎮職工劉飛通過中華英烈網線上祭掃平臺的“網上祭祀”服務,寫下對英雄的崇敬。“陳紅軍烈士是我們兩當人的驕傲!原本打算今年清明要去蘭州烈士陵園掃墓的,但疫情之下,紀念不在形式而在心。通過網上祭祀,也算讓我‘云’上如愿了。”
連日來,兩當縣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職工及村組微信群開展文明祭祀、網絡祭掃宣傳引導活動。特別是結合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和愛國傳統教育,在全縣3000余名師生中開展“奮進 2022 網上祭英烈”活動,為革命英烈鞠躬獻花、留言寄語、寄托哀思,在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掀起了文明祭祀新風潮。
不止緬懷先烈,網上追思在今年清明節期間,成為了兩當群眾文明祭祀、悼念逝者的新風尚。
天水小伙趙志文來兩當工作已兩年多,因為疫情緣故,清明沒有回家,“本想著清明回老家祭祖,但目前疫情形勢還比較復雜,我就到線上平臺建立網上紀念館,上傳了太奶奶的照片,在網上獻花,寄托情懷。清明祭掃,重在心意不在形式,更文明更環保的祭掃方式,是對先祖的最好緬懷。”
“年紀越來越大,腿腳越發不方便。恰好這兩年推出的‘云祭掃’,彌補了無法線下掃墓的遺憾。而且現場祭掃,又放鞭炮、又燒紙錢,既不安全,也不環保。這些老習俗確實該改一改了!”家住兩當縣的張志春本是河南人,因為身體緣故無法回老家祭祖,從前年便開始選擇“云祭掃”。
“云”祭祀改變的只是形式,并未改變祭祀內核,過程簡潔卻不簡單,儀式肅穆卻不敷衍,情感飽滿而不輕慢,同樣能夠表達對逝者的追憶與祭奠。張志春表示:“和孩子們聚在一起翻看老一輩生前的照片,回憶以前的日子,講講家風的傳承,同樣可以寄托哀思,起到緬懷先人、教育后人的目的。”
變化的是祭掃形式,不變的是無限追思。兩當縣將以“云祭掃”為契機,真正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落實、落細,讓綠色祭掃之風得以固化,文明祭奠之風得以延續,讓文明祭祀在兩當蔚然成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