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 張珂)“套”出新生活 念活“致富經”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為使一塊土地實現多種創收,讓農民口袋鼓起來,楓相鄉黨委、政府提前謀劃,以黨建引領,多輪驅動下,不斷創新產業發展思路,結合本鄉土質、氣候等鄉情實際,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經反復分析研判, 比對植物習性,不斷探索出新型套種模式---亞灘河流域千畝茶園+車厘子套種,打破了單一作物種植收入低的傳統桎梏,充分擴大田產資源,提高耕地經濟收入,扎實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黨群齊心添動力 產業發展富農民
楓相鄉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牢牢抓緊產業發展“牛鼻子”,按照“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發展思路,凝聚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強大動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打造亞灘河流域千畝觀光茶園+賞花基地產業發展新模式,既推進了產業發展,提高了耕地經濟效益,又保護了生態環境,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興村富民的綠色發展之路。
盤活撂荒地 煥發新活力
昔日荒草比人高,如今復墾生機滿。自撂荒地整治以來,楓相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努力做好撂荒地整治工作,通過多種手段盤活土地,煥發新活力。在亞灘村千畝觀光茶園基地現場,耕地機隆隆作響,人聲鼎沸,老少爺們齊上陣熱火朝天“盤”荒地,一片片雜草被有序清除,撂荒地變成了可耕種的良田,種下的不止是茶樹,車厘子苗,更是未來的希望之火。
備春耕 種希望
春天時機,萬物競發,楓相鄉黨委政府提早謀劃,搶抓時機,不誤農時搞生產,一手抓撂荒地復耕,一手抓春耕生產,扎實抓好“千畝茶園+車厘子”備耕與田間管理,嚴把技術關、質量關,與茶葉站同志組成技術服務隊,開展田間地頭技術服務,把農技課堂設在田地上,把最實用的管護技能手把手傳授給農民朋友,為春耕生產“把脈開方”,統籌配足農資,確保春耕生產工作有序推進,給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技術保障。
農文旅融合發展 緊盯富民增收
楓相鄉在亞灘河流域千畝觀光茶園上構建農文旅融合,即“農業+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創造“1+1+1>3”的效果,釋放農村活力、豐富鄉村產業類型,促進農民增收,以特色產業千畝茶園為核心、講好亞灘古村文化故事為底色、生態旅游為主線,帶動經濟發展,共享發展果實,實現富民增收,依托裕河大景區建設,傾力打造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為一體的康養休閑旅游目的地,用生態和諧描繪美麗鄉村藍圖,塑網紅地標促農文旅融合,進一步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振興賦能。
提升人居環境 勾勒美麗鄉村
“一村一落皆美景,美麗鄉村相輝映。”楓相鄉在完善亞灘河流域千畝觀光茶園基層設施的過程中,有效結合人居環境衛生秩序百日集中整治活動,扮靚鄉村,打造千畝觀光茶園,對廢棄圈棚和房前屋后的殘垣斷壁進行拆除,把從舊房上拆下的圓木、磚瓦加工再利用、變廢為寶,在拆除后的空地上砌石墻、壘菜園,依托古樹打造小花園,一片狼藉的原貌在干部群眾的精心治理下舊貌換新顏。
賦能鄉村振興
下一步,楓相鄉將抓住鄉村振興的歷史新機遇,立足茶優勢產業發展基礎,抓牢抓實發展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把產值做出效益,寫好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的“文章”,融好農文旅發展的“金子”,跑出“保生態”,“富口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加速度。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