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武都區:“黨建+產業” 鋪就鄉村振興 “快車道”

時間:2022-04-25 18:34:1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張珂)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為落實“3+6”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體系,武都區堅持以黨建+產業為抓手,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以基層黨建的新活力激發產業發展新動力,助推產業提質增效、群眾就業增收,實現了黨建引領、產業強村、富民增收的幸福目標。

抓黨建夯基礎 興產業促振興

坪埡藏族鄉緊緊圍繞武都區委“3+6”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體系,立足本鄉實際,積極探索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成為產業發展優勢,將黨建引領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按照山上有生計、山下好生活的發展路子,充分利用境內氣候、土壤、光照等地理環境條件,大力發展花椒、油橄欖、特色小雜糧等山地特色產業,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興產業、產業興旺促振興的發展新路子。

截至目前,坪埡藏族鄉種植花椒1.4萬畝,發展油橄欖460畝,種植訂單高粱1700畝、訂單辣椒400畝,蕎麥等其它小雜糧3000多畝,借助東西協作機遇建成了年出欄50萬只的康大肉兔養殖場,通過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坪埡村、鹿連村建立了肉兔特色養殖基地。下一步,坪埡藏族鄉將在各村推廣肉兔養殖,力爭把坪埡藏族鄉打造成肉兔養殖特色小鎮。

全域“黨建鏈”引領種養循環綠色“產業鏈”

馬街鎮堅持全域黨建+種養循環農業經濟理念,為畜禽養殖裝上了綠色引擎,形成了全鎮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全域黨建引領創新實踐,建立了鄉鎮、村、養殖場()、合作社(社會化組織)四方聯動的黨建工作體系,動員黨員干部帶頭推廣糞肥還田,為種養主體提供對接服務,推動種養結合、用養結合、點面結合,打通了畜禽糞污利用最后一公里

馬街隴澤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種養結合的企業,該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黨支部引領下,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帶動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實現了糞污收集、處理、轉運、還田,全過程服務、托管式服務、專業化服務,目前該企業已同鎮內和周邊鄉鎮各大、小養殖場、養殖個體戶簽訂了糞污收購協議,將收購的糞污集中到指定地方進行堆漚腐熟,腐熟好以后再把糞肥運送還田,有效促進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馬街鎮黨委書記何張軍說:馬街鎮不斷完善黨建引領機制,按照點上開花、以點帶面的思路,樹立全域基層黨建一盤棋意識,在注重作用發揮、注重實效的前提下,有序有力推進了各類黨建聯合體建設,逐步搭建形成黨建鏈引領發展鏈’‘產業鏈’‘服務鏈等全域黨建引領創建模式,構建起了全領域統籌、全覆蓋推進、全方位引領的基層黨建引領發展新格局。

在全域黨建引領下,馬街鎮每年收集糞肥20000多噸,在全鎮40個村進行了20000畝的糞肥還田。糞肥還田既解決了耕地肥力和耕地板結問題,又解決了當地糞污環保問題和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生態產業橄欖綠 黨建引領鄉村興

漢王鎮緊緊圍繞“3+6”產業體系,聚集資源優勢,結合鎮域特點,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遵循市場的原則,以山頂藥材黃、山腰花椒紅、山腳橄欖綠、川壩蔬果鮮、畜禽組團養的思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不斷優化農業結構,補齊農業發展短板弱項,扎實推進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

漢王鎮立足資源稟賦,順應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高標準規劃建設示范點,將漢王街、倉園、朱能、黎營等村,以萬畝油橄欖示范點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快油橄欖新植補植、高接換優、低產園改造、綜合管護等工作進展,全面推進油橄欖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截至目前,全鎮共栽植油橄欖3120畝。

同時,漢王鎮積極引導轄區龍頭企業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農戶簽訂種植協議,主動探索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以農戶為基礎、黨支部為紐帶、農民合作社為單元、股份公司為龍頭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有效激活了土地、資金、市場等產業發展要素,全力為群眾發展油橄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讓漢王大地盡披橄欖綠。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