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 黃驪珠)
春末夏初,走進洛塘鎮石溝村,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明凈的河水緩緩流淌,煥然一新的房屋錯落有致的排列、干凈整潔的柏油路面、青山懷抱的美好村景讓人宛若置身世外桃源。
午后閑暇時光,村民們在設施配套完善的文化廣場上有說有笑,聊著農家樂事。在談及家鄉近幾年的變化和發展時,馬大爺不禁用一首順口溜來贊嘆如今的幸福生活。“讀一輩子毛主席的書,走一輩子革命的路,一輩子改造思想,一輩子為人民服務......”
“道路寬了,水清了,山綠了,笑臉更多了。”這是石溝村村民馬夫寶最大的感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洛塘鎮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將石溝村列為2025年美麗鄉村建設省級提升村,著力打造李家山村古民居“李家大院”、塄頭坪村傳統的“古墓群”等地方特色文化景觀。并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以積分超市為依托,積極開展“村評戶比、家潔院凈”、“五好家庭”評選等活動,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黨建引領 示范點創建有聲有色
鄉村振興既要有產業的興旺,更要有堅強的組織保障。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洛塘鎮豆家莊村按照“黨支部+合作社”的產業發展模式,依托隴南市武都區渭盛土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中蜂286箱,形成了“蜂蜜產品開發、養殖技術培訓、蜂苗蜂箱銷售”于一體的土蜂養殖產業鏈,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積累,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我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脫貧戶+電商’的產業發展模式,合作社為脫貧戶累計分紅8.93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分紅1.7萬元,勞務分紅35萬余元,從多種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洛塘鎮豆家莊村村支部書記豆洪虎說。
據了解,截止2021年底,洛塘鎮和平、寧杏溝、豆家莊等17個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以上。
“今年洛塘鎮將豆家莊村、香樹壩村、西溝村設為2022年黨建示范點,并結合各村實際研究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將大力推進“黨支部+”模式,力爭年底前完成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到60%以上。”洛塘鎮黨委副書記李云霞說。
產業發展多元化 鄉村振興路更寬
產業興旺方可撐起鄉村振興的“脊梁”,為持續帶動農民增收,洛塘鎮圍繞區委“3+6”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體系,立足實際,著眼特色,因地制宜,構建“長短結合、種養相融”的多元化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子。
在愣頭坪村,一座座大棚整齊有序的排列在田間,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木耳大棚里,一個個白胖的木耳菌棒整齊的排列著,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煥發出勃勃生機。楊紅平正拿起菌棒仔細觀察著菌種的發育情況,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紅平蔬菜種植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紅平告訴記者:“我們合作社最忙的時間就是4月份、5月份、6月份這3個月,去年比較忙的時候附近來務工的村民就有將近130人,工資付了將近五十六萬。今年這兒只有木耳,辣椒苗育到漢王了,剩余的有些地就是種黃豆、豆角等農作物。希望我們合作社越辦越好,能給附近的村民帶來最大的收益。”
為加大產業發展力度,拓展村民的增收渠道。洛塘鎮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積極引進新型產業,因地制宜,按照村村有產業、村村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羊肚菌、雷竹、香椿、大黃、五味子等“五小”產業。
“現在我們五味子種植基地已經開始栽植,我們的種苗是從外地引進來的,每株的價格達到了2.5元。每畝大概能栽種五味子種苗1000株,它的生長周期三年為掛果期、五年為盛果期,每畝產量能達到1500斤到3000斤左右。”西溝村村委會副主任尹定發說。
如今的洛塘鎮,鎮域環境“顏值”越來越高,產業發展步子越來越快,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洛塘鎮將深耕廣褒土地,繪制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下一步,我鎮將以區委‘五看五比五促進’工作思路為抓手,緊盯區十七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一樞紐、兩中心、兩基地’,建設‘三大園區’,實施‘八大工程’目標任務,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思想意識,充分發揚洛塘鎮‘立說立行、事不隔夜’的精神,持續在抓黨建、強根基,抓產業、促振興,抓治理、強民生上發力,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洛塘鎮黨委書記翟紅社說。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