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成縣紙坊鎮作為成縣傳統農業大鎮,近年來,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同時,把“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撂荒地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抓實糧食生產,切實守住糧食安全。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為切實解決耕地撂荒問題,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利用率,紙坊鎮通過深入排摸和“三調”圖斑反饋,全鎮耕地撂荒面積2097.3畝,兩年來,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持續推進撂荒地整治利用。一是通過召開會議、微信群、公眾號、下村走社入戶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保護耕地、恢復撂荒地耕種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增強愛惜土地、種好土地的自覺性,有效禁止耕地撂荒。二是采取逐戶逐地塊提出整改措施的辦法,動員承包戶復耕種植,根據不同地塊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推廣種植萬壽菊、花椒等新興特色產業,提升農業產值。三是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及一次性種糧補貼,對于未耕種的地塊,不予發放補貼,促進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四是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近年來,紙坊鎮積極配合縣農業農村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資1013.5萬元建成集雨水池16座、防滲灌溉管網72公里、給水栓840個、硬化田間道路5條4公里、砂化路0.49公里,讓近8千畝“望天田”變成“旱澇保收田”。通過以上措施,整改了已經出現的撂荒地,同時也減緩了耕地的撂荒。截止目前,已經整改撂荒地2073.51畝,整治率98.8%,剩余23.79畝正在整治中。
“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保障糧食安全,必須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關鍵是讓農民種糧有錢掙”。紙坊鎮為穩定小麥種植面積,保障農民種糧收益,通過及時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小麥)農民一次性補貼,來穩定種糧農民的收益預期,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進而確保糧食安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對象為實際農作物種植農民,實際種糧(小麥)農民一次性補貼發放對象為實際小麥種植農民,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補貼資金通過“一折統”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據統計,今年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3090戶27217.97畝1392813元,發放實際種糧(小麥)農民一次性補貼18288.79畝578129元。
“層層壓實責任,確保穩產增產”。紙坊鎮做為糧食生產大區,2021年糧食產量位居全縣前列。2022年,全鎮小麥種植面積達18288.79畝,小麥苗情好于往年。去冬今春,紙坊鎮以守糧食安全的政治擔當,全力抓好小麥生產工作,將糧食生產列為政府工作重點,統籌安排,及早部署,狠抓落實,把小麥種植任務分解到村,層層壓實工作責任,掛圖作戰,引導農民提前做好深松整地,指導對麥田進行科學管理,確保實現目標任務。
“加強病蟲害防治,確保糧食安全”。小麥作為紙坊鎮第一大糧食作物,防控好小麥病蟲害是保證糧食品質,確保夏糧增收的關鍵措施,當前正是小麥茁壯生長、抽穗拔節的“黃金期”,為有效預防控制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等病蟲害,實現全鎮糧食提質、豐產、增收的總目標,及時邀請縣農技中心技術人員現場開展小麥病蟲害防治培訓,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防治演示,確保病蟲害防治取得實效。同時,通過加強宣傳,廣泛發動群眾開展防治,充分利用“成縣紙坊發布”訂閱號、微信“千村千群”、農村大喇叭、發放宣傳單、入戶動員等形式及時宣傳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發動農民群眾積極投入防治行動中,為今年全鎮糧食豐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