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今天星期天,吃過午餐,為好讓媽媽休息片刻,我就主動把碗洗了”“我周末幫家里種植了香菇”“我給爸爸媽媽做了一頓飯”......
(八年級侯麗娟幫助父母種植木耳)
走進康縣迷壩學校,一趟別樣的思政課正在進行著,孩子們激動的舉著雙手,不等老師點名就站起來回答周末的所作所為。像這樣的課程,學校每周都會看到。
日行一善,周行一孝。就是鼓勵孩子心懷善念,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多做善事好事,引導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學校尊重同學,培養和教育學生文明素養,會恰當使用禮貌用語,理解別人、安慰別人、鼓勵別人為他人著想的良好品質;在家里閑時,可以多跟父母交心聊天、為勞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掃掃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使學生養成勤動手、多交流,孝順父母、尊老愛幼、報答父母的美德習慣。
(五年級李金怡幫奶奶包粽子)
“自從學校布置這項家庭作業以來,學生看電視手機少了,自己的衣物學習用品自己整理,在我們跟前也禮貌多了,像掃地、洗碗筷等家務活也搶著干。”一位家長樂呵呵的說到。
“從想要善、言善、寫善到行善、思善、揚善,是一個不斷發展與升華的過程,自2018年啟動實施“日行一善 周行一孝”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經過四年多的堅持,我校的育人環境不斷優化,德育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一屆一屆同學們也從體驗習善、行善到逐步實現“時時行善”,最終實現善行一生、積善成德”。迷壩學校校長張軍說。
(一年級金舒蕊在家長指導下體驗刷鍋洗碗)
像迷壩學校開展“日行一善、周行一孝”活動只是康縣各中小學德育建設的一個縮影,不僅在各中小學,即使在幼兒園,都開始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從自己吃飯、洗腳洗襪子,疊自己的衣服,各學校通過精心謀劃、豐富學習載體、拓展學習形式,深入推進德育建設,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果顯著的創新之路、實踐之路。
“我們在特色課程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不斷探索智育與德育同步培養的結合點,逐步形成了一套特色鮮明的育人模式”。康縣教育黨工委書記王學成說。
(文/李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