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執黨建引領之“筆” ,繪鄉村振興之“圖”——看徽縣虞關鄉虞關村的華麗蝶變

時間:2022-06-20 10:32:2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 坐看小橋流水人家,靜聽鳥語蟲鳴,任憑朝氣幕落,這里景色宜人,群眾生活甜美。虞關村,原為鄉政府駐地,嘉陵江、寶成線、黑虞路穿境而過,地理位置獨特,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深厚,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從這里渡江南下,留下了千古名篇《水會渡》,現存有水會渡遺址、“許晴修路摩崖”、“虞關義渡記”碑等文物遺跡。這些年來,沐浴著黨的光輝恩澤,乘著脫貧攻堅的浩蕩東風,緊抓鄉村振興的歷史機遇,虞關村老百姓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小康幸福生活。

這里,戰斗堡壘堅如磐石

按照全鄉“1155”黨建工作思路,虞關村堅持以建設“四強四好”黨組織為目標,緊抓換屆機遇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以實施“六大工程”為有效抓手,深入開展“五比五看五提升”行動,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嚴格落實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三會一課”質量;同時積極籌措資金,對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全面改造提升,購置完善各類設施,文體活動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關愛服務之家等各類功能場所齊全,基層陣地建設實現標準化,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大大增強,黨員模范作用得到顯著發揮,黨員隊伍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助推農村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

這里,一方產業欣欣向榮

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虞關村積極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體系,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化“三鏈“建設,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全面推行“黨建+產業”發展模式,深入實施特色山地農業提質增效行動,通過用活產業扶持資金、盤活村集體資源、激活群眾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以花椒和中藥材種植為主,特色種養齊頭并進的產業發展路子。全村花椒種植規模450余畝,馬蘭花等中藥材360余畝,建成集示范種植、休閑觀光、技術培訓為一體的百畝馬蘭花種植綜合田園體,實現了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渠道,年村集體增收5.64萬元,群眾入股分紅7130元,特色產業已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

這里,一幅美景留住鄉愁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才能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虞關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治管結合”建設宜居鄉村的思路,充分發揮黨支部組織職能和黨員示范引領作用,統籌整合人居環境整治、公益設施管護等資金,全面開展“臟、亂、差”集中整治和村莊美化亮化行動。通過固定日集中整治、干部責任包片、黨員聯戶、定期評比、典型評選、發布倡議等方式,建立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常態化機制,人民群眾生活習慣明顯轉變,構建出了黨支部引領、全民參與的宜居鄉村建設良好格局,真正實現了村莊由“一時凈”向“時時凈、處處美”的轉變,將虞關村變成了“樹在村中、村在綠中、人在畫中”的生態綠色宜居村莊。

這里,一村居民和諧融洽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虞關村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文明鄉風建設同鄉村發展同抓、同促進,以“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治理為抓手,成立紅白理事會、修訂村規民約、以光榮榜評比為切入點,創新推出“文明好家庭”、“好子女”等“七好”典型評選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同時以我鄉“幸福計劃“為統攬,以關心關愛“十項行動“為抓手,廣泛開展關心關愛服務行動,讓文明新風深入民心,引導形成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社會風尚,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風貌,提高了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以繡花功夫織起村級治理的美好圖景,煥發了鄉村文明新氣象。

“這些年來,我們實實在在地迎來了新的幸福生活,現在村里,房子是新的,路是新的,就連空閑下來打發時間的方式也是新的,能有今天的新生活,我們發自內心的感謝黨,感謝政府!”虞關村老王樂呵的道出了虞關村全體村民的心聲。

“黨建紅”指引鄉村振興正確方向,“生態綠”豐盈鄉村振興最美底色,這只是虞關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縮影。現如今,在秀美虞關的每個清晨云霧繚繞、如詩如畫,每個白天晴空萬里、風和日麗,每個夕陽歡聲笑語、其樂融融。一片世外桃源,一處人間仙境,一幅幅“產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美好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供稿單位:徽縣虞關鄉人民政府

供稿人:冉蕊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