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孟濤濤)這是一次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及市區黨代會精神的 “生動實踐”;
這是一次督促全區形成比學趕超、齊頭并進良好工作局面的“擂臺比武”;
這是一次檢驗成效、尋找差距,促進工作、現場閱卷的“集中檢閱”;
……
6月30日,武都區重點項目和重點產業現場觀摩會拉開序幕。由市委常委、區委書記肖慶康,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張立平,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賈周云,區政協主席任文海等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帶隊,各鄉鎮(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分九個觀摩組,對全區40個鄉鎮(街道)重點項目推進、重點產業現場和重點工作進展“三個重點”,在基層一線采取鄉鎮書記實地觀摩、鄉鎮長現場匯報、縣級領導點評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尋求差距,補齊短板,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工作業績檢驗練兵比武的成效。
現場觀摩:步履匆匆 精彩紛呈
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重點產業發展成效明顯、重點工作穩步推進……
一路看、一路學、一路評、一路議,兩天的時間里,大家現場觀摩了109項重點工作,盡管步履匆匆,但所到之處,處處有亮點,處處是精彩。
7月是豐收的季節,也是武都最美的季節。
漫步田間地頭,一簇簇紅彤彤的花椒掛滿枝頭,映紅山谷,三三兩兩的椒農背著背簍、挎著籃子采摘花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行走在姚寨溝,巍峨群山云霧繚繞、潺潺溪流清澈見底,置身其中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在每一個重大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聲轟鳴、焊花四濺……處處是工人們搶時間、趕進度的火熱場景。
一座座院落錯落有致,一條條村道寬闊平坦,一面面文化墻寓意深刻,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的穩步推進,讓我區廣大農村村凈、景美、人和,成為農民群眾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
這一路,大家越看越高興,越看越提氣,看到的是大抓項目的建設場面、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聽到的是百折不撓、奮力趕超的鏗鏘足音,感受到的是全區58萬武都兒女投身建設幸福美好新武都的強勁脈搏。
重點項目:分秒必爭 全面開花
對于持之以恒上項目、強投資、增動能的武都而言,時下重點項目也到了上半年盤點、檢閱、沖刺的關鍵時刻。
從第一站開始,各鄉鎮(街道)都把重點項目作為觀摩的重頭戲紛紛曬出來,把推進項目建設的好舉措亮出來。
在城關鎮,梁園消防通道建設項目涉及被征收戶169戶,需拆遷住宅面積51593㎡、門面面積5714㎡。截至目前,西關農貿市場片區76戶被征收戶的拆遷安置工作已全面完成,拆除工作正在掃尾,共騰空土地12.83畝,目前已移交建設方開工建設。梁園消防通道建設項目是一項民生工程,該項目的實施將為梁園社區廣大人民群眾打通安全通道、生命通道。
在東江鎮,十號路拆遷安置區項目建設現場,隴南教師安居住房一期項目已開工建設,共遷墳87座,征地70余畝;十號路安置區(2.3版塊)已完成征遷,征遷房屋27處,征地70余畝,現已全部征收清表。
在漢王鎮,棚戶區改造項目南期工程規劃修建10棟住宅樓、共992套,其中,6棟樓(共545套)已完成主體工程,剩余4棟樓正在修建中。北期工程規劃修建7棟建筑,涉及拆遷戶46戶,現已簽訂完成補償協議27戶,已拆除17戶7229平方米,預計8月底前全部完成。
足跡所至,目光所及,鏡頭所錄,一個個鮮活的項目,一派大建設大發展的喜人景象,令人目不暇接,不斷沖擊著大家的眼球,激發著大家的思維。觀摩團一行重點觀摩了全區各鄉鎮(街道)在棚戶區改造、城鎮建設、道路交通、產業發展、旅游開發等方面建成或在建項目,集中檢驗了全區各鄉鎮(街道)貫徹落實省市區黨代會精神、推動武都高質量發展、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的成效。
今年以來,武都區以城區中山街棚戶區改造、濱江體育場棚戶區改造項目及升級改造、梁園消防通道建設、騰飛大廈棚戶區改造、萬象景區規劃建設等17個縣級包抓領導的重點項目為載體,推進重大項目工程建設,真抓實干、為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實干氛圍注入活力,也為武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發展動力。
據了解,全區共謀劃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45個,總投資388.27億元;共儲備省、市列重大前期項目10個,總投資85.24億元。
重點產業:增添活力 助農增收
特色產業發展的怎么樣?群眾的增收效果怎么樣?帶著這些問題,觀摩團成員踏田坎、進養殖場、看產業,現場感受我區特色產業給群眾增收致富帶來的堅定信心。
行走在三河鎮蒼院村花椒園里,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掛滿了顆粒飽滿油亮的花椒,椒香四溢。三河鎮蒼院村結合村情實際,立足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探索出了“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支部牽頭,群眾參與,修建產業路3條12公里。與鎮內花椒企業福源合作社簽訂認購協議,按照每公斤花椒高于市場價2-4元的價格上門收購。
走進桔柑鎮賀家坪村的油橄欖種植基地,只見油橄欖樹郁郁蔥蔥,長勢喜人。賀家坪村探索建立了“黨支部+合作社+產業”發展機制,與祥宇公司簽訂了鮮果交售協議。截至目前,已建成了以賀家坪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大岸廟村、陳家壩村、桔柑村、大元壩村的油橄欖產業帶,基地面積達到24800畝,受益群眾1300余戶。
通過觀摩,讓我真正看到了三河鎮、漢林鎮、郭河鎮、馬街鎮的花椒產業和桔柑鎮油橄欖產業基礎已經非常扎實了,只要我們持續不斷、一個勁頭地干下去,武都老百姓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這次觀摩,讓我最震撼的是在全區的科學謀劃下,全區的‘三個百億產業集群’競相綻放,多點開花。”
“坪埡鄉的肉兔養殖、馬營、池壩的中藥材發展的有規模、有檔次,而且一些產業還形成了比較好的產業鏈條。
......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基礎在產業、潛力在產業、希望在產業,發展3+6特產業是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目標的關鍵舉措。
今年以來, 武都區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鄉村振興示范村、肉兔養殖、物流貨運停車場、“雙椒”模式示范園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重點,以產業提質增效,鄉村振興推進、城市建設提速、文旅融合發展等“八大工程”各個領域為抓手,切實找到了為我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
重點工作:統籌兼顧 穩步推進
一座座村莊院落煥然一新......在武都區美麗村莊建設、撂荒地整治、黨建工作開展等各項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的過程中,處處都是前進的鼓點。
新建的休閑文化廣場上,孩子們嬉戲玩耍,休息時刻的村民在樂聲中跳起了廣場舞;溫馨整潔的農家院里,涌動著和美的生活氣息;別具一格的農家樂里,游客盡情品嘗著武都美食……
坐落在姚寨鎮的四合村是鄉村振興示范村,借助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東風,這個小山村依托優勢資源,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指引,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這一切都是我區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萬象景區深度融合帶來的喜人變化。
觀摩中,底蘊深厚的鄉村文化讓人耳目一新,山清水秀的美麗村莊讓人流連忘返,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畫卷展現在觀摩組面前。
楓相鄉亞灘村、隆興鎮葉家壩村、魚龍鎮觀音壩村……如今,漫步在我區廣大農村,一幅產業興、生態美、村容美、鄉風美、生活美的新圖景愈加清晰明朗,一場新時代的鄉村巨變正悄然發生。
整治撂荒地,盤活“閑置”土地,讓“資源”變“資產”。各鄉鎮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整治撂荒地,以“3+6”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體系為抓手,引導群眾種植馬鈴薯、小麥、玉米、蕎麥、蕓豆等糧食作物的同時,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為群眾帶來穩定收入。
安化鎮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建設樊家壩—杜家楞生態長廊示范片帶、安化鎮北山流域萬畝花椒示范基地、安化鎮盛鑫種植合作社國家電商大型生產線及農產品開發物流運輸項目,為創建“特色風貌帶、清凈整潔帶、精細秀美帶、產業富民帶”提供示范樣板。
今年以來,武都區立足“重點工作”落實,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河道“清四亂”、黨建主題文化廣場、紀檢監察、撂荒地整治、社區治理等40個觀摩點為載體,統籌兼顧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具體工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硬支撐。
總結點評:激發斗志 振奮精神
“通過觀摩,讓我更加堅定了有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區上下的齊心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打造出符合武都特色的高定位、有靈魂、能拓展的新模式。”
“武都脫貧攻堅的完美收官,給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我要立足鄉鎮實際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各項重點工作干好。”
“兩天的觀摩學習,我最大的感受是大手筆謀劃、高站位推動、一張圖建設、全產業發力、集群式蓄能、深層次融合、無縫隙銜接、精氣神十足。”
......
觀摩交流看成效,總結點評促提升。在7月2日上午召開的全區重點項目和重點產業觀摩會上,市委常委、區委書記肖慶康說:“通過現場觀摩,深刻感受到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和全區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責任感、緊迫感進一步增強,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一些鄉鎮(街道)在推進重點項目、培育特色產業、建設鄉村風貌、發揮園區作用、謀劃增收舉措、激發干事狀態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特色亮點。”
此次觀摩是對全區重點工作的大盤點、大檢閱,更是對今后工作的再鼓勁、再動員,既讓與會人員感受到了壓力,更讓大家明確了努力方向。
大家一致認為,區委、區政府組織這次觀摩活動非常及時、非常重要、非常必要。通過觀摩,充分感受了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勝利、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城鄉面貌的顯著變化、干部群眾的昂揚斗志,進一步增強了干事創業的信心力量。
大家一致表示,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履職盡責,全身心投入到武都各項事業中,為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方位推動武都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一次現場觀摩活動,見證了競爭先、求發展的熱潮,增強了壓力感、責任感、使命感。我們深信,只要解放思想、勇于擔當,武都的發展將越來越優、發展態勢將越來越好,人民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