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禮縣:“牛”產業讓村集體經濟“牛”起來

時間:2022-08-03 13:45:0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 禮縣草坪鄉下草川村群眾增收處于瓶頸期,村集體經濟發展難度較大。如何打破困境,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給農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直以來是鄉村兩級、駐村幫扶工作隊著力解決的難題。今年以來,下草川村堅持黨建引領,牢牢牽住村集體經濟發展這個“牛鼻子”,全面開展改良天然草場、發展肉牛養殖業等工作,實現下草川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

實集體經濟發展基礎

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解決村集體經濟收入停滯的問題。運用中央三部委扶持甘肅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0萬元,入股至帶動能力強的旭祥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下草川村天然草場優勢,通過引進優質肉牛品種,采取人工授精,銷售牛犢獲取收入,采取自然放牧方式,進一步降低養殖成本。經初步測算,項目實施五年內,肉牛將達到300頭左右,直接產值預計達到100萬元。按照保底8%的分紅比例,每年向下草川村集體分紅4萬元,三年內累計增加村集體收入12萬元以上。金雞產業入股分紅1萬元,再通過流轉土地、出租集體場地等方式,使得集體經濟積累穩定實現“5+”的目標。旭祥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除直接帶動840人務工增收外,還通過收購燕麥、蠶豆、玉米、苜蓿等飼料帶動本村及周邊農戶增收

下草川村有2000多畝天然草場,多以當地青草為主,草的營養價值偏低。省農業農村廳駐下草川村駐村幫扶隊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引進與下草川村同等海拔、氣候、土壤等條件下,生長在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草場的無芒燕麥和披肩草,作為改良品種,進行小范圍試種。試種成功后,將在五年時間內逐步改良下草川村天然草場,全面提升草場牧草品質,促進肉牛養殖業的發展,積蓄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

與此同時,引進了極早熟玉米品種進行試種,經歷了霜凍天氣后依然長勢良好,徹底改變了下草川村無法種植玉米的傳統思維,為后期逐步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備選方案。


體經濟發展再推進   

通過把有經營頭腦、有致富本領、有奉獻精神、作風民主、群眾基礎好的農村優秀人才選拔到村級組織班子中,不斷加強村級組織班子帶頭致富能力、產業經營能力、創新機制能力,有效地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向規模化、長期化、制度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同時,從年齡結構、生活經歷、認知水平、誠信守約等多方面考察,積極尋找積極上進、有想法、有干勁的退伍人員和回鄉創業農民工,鼓勵和幫助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土專家”“田秀才”隊伍,完成由“輸血”到“造血”的蛻變,用他們先進的發展理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思路,影響和帶領群眾致富。    (通訊員:孫鵬)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