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白雪茹 姚芳霞 蔣正正)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關鍵在特色。磨壩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求,堅持“強支部、強示范、強市場、強保障”總基調,以“撂荒地整治”為抓手,立足山地特色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盤活土地資源撬動經濟發展,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開辟群眾增收新路徑,十年磨劍、砥礪奮進,磨壩鄉各項事業均邁上了新臺階。
“十年來,部分黨員干部和致富帶頭人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上萬畝,帶動周邊農戶四千余人發展產業,我自己也通過投資420萬元流轉1200畝土地種植花椒、中藥材及訂單辣椒,年收入實現200萬元。磨壩鄉這十年來的發展確實給我們農民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竹園子村黨支部書記趙元福說。
產業興促百業興,農業豐則基礎強。十年前的磨壩鄉農業產業發展散小弱,幾乎沒有基地。而如今,磨壩鄉乘著農業產業政策“東風”,強化“以一帶三”產業發展工作機制,采取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千畝紅芪和萬畝花椒種植基地,穩步推進產業發展“十百千萬”工程,現在全鄉種植中藥材5000余畝,花椒12000畝,木龍頭604畝,訂單辣椒200畝、中蜂1000箱、黑豬546頭。并引進“生態”象草,采用種植飼草銷售或種養循環模式,經濟效益每畝可達6000元以上,有力助推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拓展藏鄉產業發展新路子,經濟跑出“加速度”。
回顧過去十年,磨壩鄉農業產業經營模式和農產品產銷模式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電商產業的觸角悄然伸入尋常農家,為本地農產品銷售插上互聯網翅膀,促進“一鄉一品”品牌打造和跨地區銷售。通過引進惠益馨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旗下隴膳堂點電商企業,搭建“線上+線下”的穩定產銷平臺和產品流通渠道,加速讓“山貨”出山,獲得更大附加值,實現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今年以來,幫助銷售本地中藥材、花椒、土蜂蜜、土黑豬等特色農產品,實現訂單量達30萬個,銷售額1153萬元,開辟了壯大村集體經濟、群眾致富的新模式。
韶華十載,只爭朝夕。過去十年,身處于半山干旱地區的磨壩鄉經濟社會發展快了、鄉村面貌變化了、群眾生活改善了,這也成為武都“三農”騰飛的一個縮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磨壩鄉黨政一班人將懷揣初心使命,發揮黨建引領,整合有利資源,創新工作思路,推動形成組織共建、發展共促、資源共享的新格局,有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