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訊(通訊員王治) 近年來,武都區緊抓人才第一資源,以最優政策、最實舉措、最好服務,構筑區域人才集聚高地,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
聚焦“頂層設計”,涵養“重才”的政治生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持續強化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將人才工作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整體布局,實施“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示范項目,構建起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共管格局。區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人才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研究制定《關于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構建起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有效破除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多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確保人才工作謀劃部署到位、推進落實到位。
聚焦“廣納英才”,拓寬“引才”的路徑渠道。聚焦全區打造“一樞紐兩基地兩中心”,建設“五大園區”,實施“八大工程”,形成“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定位,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積極主動向用人單位放權、為人才松綁,大力實施招才引智工程和歸雁工程,通過招聘招考、技術指導、項目合作、掛職鍛煉、兼職兼薪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采取“菜單式”“定點式”等模式,引進教育、醫療、司法類人才135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1名,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聚焦“蓄勢賦能”,厚植“育才”的肥田沃土。堅持把人才培育作為打基礎、利長遠的關鍵,緊盯長遠發展目標,科學制定人才培育計劃,緊抓東西部人才交流協作和“組團式”幫扶機遇,通過“派過去”學習取經、“請進來”培訓提升、“傳幫帶”跟班學習等方式,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術骨干人才。探索實施“五鳳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大力實施“名師”“名醫”等育才工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各類人才3.71萬人次。健全完善農村鄉土人才評聘激勵機制,成立隴南市祥宇油橄欖公司協同創新基地和隴南市武都區無刺花椒專家工作站,建立鄉土專家工作站25個,成立中藥材、花椒、油橄欖等產業技術專家組13個,培養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全力釋放人才動能,讓人才成為“源頭活水”。
聚焦“筑巢引鳳”,營造“留才”的發展環境。持續在人才的成長培育上下功夫,深化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工作機制,縣級領導干部“點對點、一對一”對接聯系各類優秀人才,嚴格落實“三必訪”“四必幫”制度,強化對人才的關心關愛,切實解決日常實際問題。持續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建設人才公寓12套,在子女就讀、家屬隨遷等多方面開辟“綠色通道”,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通過《武都人才面對面》《武都人才風采榜》大力宣傳各行業優秀人才典型事跡,營造了尊才愛才、尊重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切實用心栽好“梧桐樹”、用情留住人才“金鳳凰”。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