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西和訊(通訊員:魏朵朵)中國甘肅在線西和訊 糧改飼既是調整種植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推動草食畜牧業,節本提質增效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西和縣把糧改飼作為循環農業的主要抓手,大力推廣糧改飼全株青貯技術,實現了“種養雙贏”。
眼下正值玉米秸稈青貯的“黃金時期”,西和縣0.5萬畝糧改飼飼草收割、加工工作已全面開展。在馬元鎮馬灣村玉米秸稈收割點,大型青貯秸稈收割機和運輸車輛正開足馬力在田間來回穿梭,一排排玉米齊刷刷的倒下后被粉碎成青貯料,即將裝車運往西和縣建發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酵備用。
“我們合作社現在肉牛存欄150多頭,對青貯飼料的需求量很大!蔽骱涂h建發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建平說,青貯的玉米秸稈不僅喂養方便、牲畜易消化,牛也愛吃。
去年,李建平種植了1100畝青貯玉米,共收獲青貯飼料900噸,自己飼養的牛吃過500噸后,還向周邊的養殖戶銷售了400噸!拔易约旱呐3缘淖约旱牟莩杀镜,我們自己加工的青貯飼料一噸是600塊,比外地引進的要便宜100塊錢,這樣一來,就能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下一步,我打算繼續流轉土地500畝,種植玉米、高粱、大豆等原作物,使青貯飼料加工由去年的900噸達到1600噸以上。”李建平笑著說。
隨著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玉米秸稈成了當地農民眼里的“香餑餑”,不僅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還充實了養殖戶的飼料袋子。
為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在青貯玉米收割期間,西和縣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現場解答玉米收貯方式和收貯要領等群眾遇到的各種問題,測量預收貯面積產草量,及時了解當前糧改飼飼草收割、加工過程中存在問題,有針對的進行指導,確!凹Z改飼”工作高質量完成。
據了解,今年,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西和縣依托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在石堡、馬元、六巷等鄉鎮通過流轉土地進行青貯飼料玉米種植。同時,引導周邊農民由種植籽實玉米轉為種植青貯飼料玉米,由合作社進行收購,推進“糧改飼”進程,逐步構建了種養結合、糧草兼顧的新型農牧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西和縣草畜產業一體化發展,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