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王雪梅)遠眺兩當縣左家鄉,各種各樣的“蘑菇”已成為這里獨特的風景。
左家鄉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點鄉鎮。近年來,該鄉緊緊圍繞“一鄉一業、富民增收”的發展愿景,把握全縣特色產業發展定位,依托地理、資源、氣候優勢,按照“一園多點”產業布局,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手,不斷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全鏈條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一朵蘑菇,相繼接“二”連“三”,全力推進“蘑力小鄉”建設。
做強一產擴規模
走進左家鄉食用菌產業園,放眼望去,不論是在露天地里還是大棚里,一排排、一垛垛菌棒整齊擺放,上面頂著鮮嫩的菌菇,一簇簇的無比惹人喜愛,工人們穿梭其中,忙著采摘。看著眼前的一幕,這個食用菌種植基地更像是個“聚寶盆”,承載著大家增收致富的希望。
目前,轄區內現有專業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2家(黃波省級龍頭企業、智農縣級龍頭企業)、合作社4家,有標準化食用菌栽培大棚200座,連棟溫室3棟。主要按照統一規劃建棚、統一菌種品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包裝銷售的建園工作思路,帶動周邊群眾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不斷豐富品種,不斷擴大規模。2023年,全鄉發展食用菌450萬袋。
“我平時要照顧家,現在我在黃波公司這采摘香菇,每天可以掙到100元左右,在家門口務工,謝謝公司讓我們增加了一份收入。”正在基地忙活的當地村民楊五香說。
據黃波公司的管理人員石紅霞介紹,該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不僅就近接收當地村民進入基地務工,還帶動了周邊鄉鎮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帶動發展食用菌產業大戶15戶,實現勞務收入400余萬元,務工人員實現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做精二產增效益
走進黃波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2360平方的冷庫、干品分揀包裝間、智能化養菌室和流水線的菌棒生產車間,引進了自動裝袋機、自動分揀機、自動接菌機、高效滅菌爐、冷藏運輸車等設備,改變了傳統小作坊種植模式,較往年每座標準菌棚可增加年收入10000元。該公司主要以香菇、木耳、平菇、羊肚菌等多種菌種研發、菌棒生產、培訓、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農業企業,公司下設生產部、菌種研發部、銷售部、電商部,所生產的產品目前發往廣東、北京、上海、香港、武漢、鄭州、江西等地,在西安、蘭州、銀川等城市設立了直營店,可年生產栽培菌棒300萬袋,銷售菌棒800萬袋,解決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菌種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確保菌種供應。公司還創建了隴南市首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系統,確保了食品安全,2016年2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
距黃波菌業科技有限公司不遠處,就是太平場食用菌種植基地,由高利軍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經營。該合作社種植食用菌50萬袋,吸納5戶農戶入股,購置了自動裝袋閘口一體機、高溫滅菌柜、滅菌鍋爐、烘干房、冷庫。為了充分利用大棚,提高生產效率,結合實情,挑選不同特性的菌菇品種,科學合理安排生長周期,通過分季節出菇,將“春、冬”兩季出菇變為全年“四季出菇”,鮮菇周年生產、全年供應,著力提高了食用菌產業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水平。
下一步,左家鄉將通過引進的貴州思淼菌業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食用菌現代產業園,初步可實現年生產1000萬袋以上袋料香菇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和產品研發等,打造食用菌精深加工產業園、食用菌大數據智能化裝備產業園,做精二產。
做活三產添活力
在做強一產、做精二產的基礎上,左家鄉還依托食用菌產業發展,加快打造“蘑力小鄉”,增添發展活力。
蘑菇形狀的擺件、香菇模樣的垃圾桶、彩色蘑菇造型的垃圾房,還有沿途經過的食用菌種植基地……走進左家鄉大莊村,入眼所見,處處可見“蘑菇”。
近年來,左家鄉充分挖掘食用菌生產、生活、生態、菌業文化,以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基礎,以融入食用菌元素為主題,深度融合生產示范、采摘體驗、初精加工、科普教育、食用菌美食等項目,精心規劃建設一個集菌業文化長廊、菌業文化廣場、菌業文化展廳為一體的綜合性菌業文化交流中心,研發了香菇脆、香菇醬、菌湯包等特色產品,打造一個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蘑力小鄉”,實現“產業融合、強業富民”。
如今,左家鄉食用菌產業園區“一園多點”產業布局已整體呈現,不同品種的食用菌種植正在不斷推廣,菌干品、菌湯等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集旅游采摘、科普教育、直播帶貨等為一體的“蘑力小鄉”建設初見成效,已成為群眾近郊游打卡的好去處,也是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大產業”。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