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康縣:優化“北山南水”布局,致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區

時間:2023-12-26 17:05:5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康縣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環境優良,不僅有秦嶺之雄奇,還具有江南之秀麗,我認為,康縣比西雙版納美多了,生態環境優良程度絲毫不亞于全球環境質量城市排名第一的瑞士。”央視《人與自然》制片人王采芹拍攝取景時,對康縣生態氣候極為贊賞。

文旅芬芳,滿溢康城。康縣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三城五地”“十大行動”部署要求,立足縣情實際、緊扣發展定位,以創建“文旅名縣、康養示范縣”和建設“五美康縣”為目標,鞏固提升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積極探索“兩山”轉化有效途徑,突出休閑度假、文旅康養,優化“北山南水”布局,致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區。

謀定而動,高標準擘畫大景區建設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綠色是康縣高質量發展的最美麗底色,是符合發展大勢的正確選擇。康縣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復雜的寶貝地帶”,有巍巍青龍山,有夢幻梅園河,有蒼翠青河林,有國際范的“一帶一路”美麗鄉村國際論壇永久會址,還有4個國家4A級景區和7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點狀分布的康縣美景,如繁星散落,光彩鎏金、閃耀動人。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康縣第十五次代會報告指出,“實行‘美麗鄉村+旅游+康養’,著力打造一流旅游產品體系、旅游配套設施、旅游服務品牌,促進旅游業態向康養拓展升級。”“深化水資源利用,做大景區體量,把青龍山的‘山’和陽壩的‘水’打造成康縣康養旅游的名片。”優化文旅產業發展布局,傾力打造文旅名縣

大旅游,大發展。據了解,康縣圍繞“文旅賦能型”縣域發展定位,以美麗鄉村為依托,以鄉村旅游為基礎,委托專業團隊編制康縣全域旅游目的地總體規劃,促進“鄉村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提升。做足“北山南水”文章,以“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永久性會址為中心,建設青龍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推進多功能服務中心、茶馬驛站、福壩古民居博覽園、星空帳篷營地、云端圖書館等項目進度,打造網紅文藝之山、運動康養之山、休閑度假之山。積極融入隴南南部山區鄉村振興茶旅融合康養休閑產業帶,依托梅園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陽壩亞熱帶植物生態園,加快董小峪山泉水項目建設,啟動田壩水上世界露天浴場項目,打造陽壩文旅康養示范區,讓“青龍山”和“陽壩水”成為全域旅游的新引擎對外宣傳的新名片、群眾增收的新動能。

不負青山,立體式打造旅游發展“新引擎”

今年6月下旬,康縣長壩鎮山根村迎來了一批朝氣蓬勃的清華大學日新書院的青年學子,他們滿是笑容的臉上透露著對這一方山水的喜愛。

“我們書院有幸在山根村開展這次很有意義的‘耕讀·勞動’教育實踐研學活動,同學們都很高興。”清華大學日新書院領隊老師王曉瑜開心地說,“康縣不僅自然風光好,農村建設也很有特色,村子里的老鄉們都很熱情,有幾個老大爺特別有耐心地給同學們指導種地。另外,我們居住的‘桃園喜居’很溫馨,飯菜可口、服務周到。”

長壩鎮山根村只是康縣一個普普通通的文旅康養產業村,在青山秀水間綻放誘人芳香。

山根村在保持原有村莊風貌的基礎上,處處是巧思。昔日喂豬的石槽今日盛滿鮮花,兩塊磨盤拼裝上木板竟構成一把長椅,農家舀水的馬勺畫上戲曲臉譜往墻上一掛,活脫脫一件藝術品,化腐朽為神奇,在創新變化中,提升村莊品味。

景區發展要引流,引大眾流。“我們的景區建設一定不能脫離普通民眾,要讓廣大游客有克服一切困難前來打卡的沖動。只有如此才能盤活旅游,發展旅游。”康縣長壩鎮山根村“桃園喜居”總經理劉麗娟說,“‘一帶一路’美麗鄉村國際論壇會址和青龍山大景區的建設,使康縣旅游發展有了更高更好的期望點和‘引爆點’,這些也是游客的沖動點。”

“美麗鄉村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靚麗底色,關聯著千家萬戶的收入和幸福指數。我們長壩鎮就是要依托青龍山大景區,引導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旅游事業中來。”康縣長壩鎮黨委書記張俊文說,“從今年5.1試營業以來,截止11月底,‘桃園喜居’的營業額就高達84萬元。而這僅僅是青龍山大景區中一個‘點’的收入。我相信,隨著景區建設的日趨完善,龍頭帶動效果會越來越明顯,群眾受益面也會越來越大。”

為打造全域旅游發展“新引擎”,康縣統籌謀劃、致力建設“青龍山休閑旅游度假區”。

青龍山橫亙于隴南東南方,主峰高2483米,山系體量龐大、渾然高峻,地形地貌多樣,自然景觀獨特,康養資源富集,森林覆蓋率達到90%,空氣負氧離子2.2萬至2.6萬個之間,夏季平均氣溫18.6℃,具備夏避暑、冬賞雪的天然優勢條件,是理想的休閑度假之地。目前,青龍山周邊已建成“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會址、花橋國家AAAA級景區、花橋如意鎏璟溫泉酒店、山根夢谷和桃園喜居民宿等項目,為整體開發建設打下了基礎。

2021年底,我們聘請北京清華同衡、共生風景和重慶大學等國內一流團隊規劃設計。20226月項目全面啟動,用政府投資與民間資本相結合的方式,打造網紅文藝之山’‘休閑度假之山運動康養之山。以五大神龍為理念,構建蛟龍在水(山湖倒影)—見龍在田(鄉愁田園)—游龍在山(龍道體系)—青龍在巔(頂峰標志)—飛龍在天(文藝地標)的游覽體系。重點建設青龍山度假區多功能服務中心、茶馬驛站野奢酒店、青云星空酒店、茶馬古道文化展覽館、福壩古民居博覽園、環青龍山健康跑設施等十五個項目。”康縣文旅局局長沈小煊說。

據了解,202211青龍山度假區項目被列為省列重大項目,12月被評定為青龍山省級旅游度假區。圍繞青龍山度假區建設內容,目前已開工建設11個子項目。康縣青龍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康縣東西協作鄉村振興示范建設項目、康縣茶馬古道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康縣福壩古民居博覽園、美麗鄉村論壇會址繞行公路等5個項目穩步推進。已完成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生態科普旅游景區道路提升、山根休閑旅游村基礎設施建設、康縣長壩河綜合治理、康縣吳壩村田園風光建設、江家灣至肖家山旅游產業公路項目等6個項目。

近悅遠來,悅豫且康。康縣依托青龍山山地地貌和生態優勢,突出休閑度假和運動康養,強化資源整合和要素配置,打造立體式旅游環線和多節點空間布局,把青龍山大景區打造成集山地觀光、健康養生、田園野趣、戶外運動、商務會展、科普研學、文化體驗、休閑娛樂等于一體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并通過兩三年的努力,康縣還要將環青龍山區域建設成為未來隴南旅游的新名片和康縣旅游重要增長極,創建國家級休閑旅游度假區奠定堅實基礎。

綠水長流,多維度擦亮天然氧吧“金名片”

今年端午節,康縣陽壩鎮天鵝湖畔鑼鼓喧天,旌旗飄揚,熱鬧非凡,八方賓客齊聚一起賽龍舟,贏得無數游客連連稱贊。

康縣陽壩,是詩意的棲息地。該鎮地處甘陜川三省交界處,境內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吸氧”“嬉水”小住娛樂休閑的最佳去處。

基于“陽壩水”優勢,正在修建的以水養、氣養、食養、藥養、觀養“五養文化”為主題的“五養水世界”,是集水上休閑度假、濱水鄉居樂活、綜合服務、山地濱水田園體驗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自身具備較好的生態環境,場地山環水抱,林木蔥郁,負氧離子較高,水資源充足且水質較好,為開展水上休閑活動提供了天然的物質保障。基于現有條件與區域旅游發展優勢,融合當地文化與自然,將項目打造成為具有區域品牌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提升當地旅游吸引力,從而激發、引領、帶動片區旅游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水環境”催生“水經濟”。“我們的‘五養水世界’就是要打造康縣水上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康縣旅游地標、隴南市特色主題旅游名片、省級水生態主題研學旅游基地,并著力營造閑適度假、自然交融、煙火鄉居、詩意山水四重鄉野體驗之趣。”康縣全域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燕仲輝說,“截至目前,項目一期15號樓主體竣工,現在正在做內外裝飾。我們的主建筑游客接待中心外形像‘一滴水’,從內部看像一片舒展的茶葉,把陽壩的水和茶很自然地融為一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12日,由中建一局二公司承建的康縣陽壩鎮山泉水生產基地項目順利通水,優質的山泉水通過18公里的輸水管線流向凈水工廠,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力量。

“水”賣出去,把“人”引進來,文旅康養業態附加值和游客參與度、體驗感不斷提升。據了解,康縣陽壩鎮山泉水生產基地總建筑面積2684.25平方米,包括日處理3240立方米的供水工程和每小時10000瓶的瓶裝水生產線。水廠投產后,8000萬瓶的瓶裝水年產量將為康縣帶來上億元產值,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及上下游產業發展,極大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在景點打造上,陽壩鎮依托山環水繞,自然資源豐富,林深葉茂、水質絕佳的天然稟賦,在原有景點的基礎上,以打造斷崖式“小江南”為抓手,全新打造了芭蕉林、龍頭瀑布、美人潭、六池溝、油紙傘長廊等旅游“網紅地”;而且借助“百村千桌萬床”項目的實施,該鎮15家農家樂實現升級改造,14家嶄新的民俗客棧相繼開門營業;“五養水世界”、田壩休閑養生園、老江壩茶葉采摘加工體驗基地、“驢友”驛站、回鄉小廚、舊時光書吧等一系列旅游基礎的建設,為全鎮旅游增添了閃光點。

據陽壩鎮黨委書記王貴強介紹,該堅持做特“文化旅游+戶外運動”,做深“文化旅游+康養”,做好“文化旅游+互聯網”,按照全地域覆蓋、全要素整合、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的原則,推動文旅景觀全域提升、服務供給全域配套、相關產業全域聯動、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全方位多角度擦亮天然氧吧“金名片”全力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升級版。陽壩僅僅是康縣文農旅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康縣把富民利民作為發展文旅產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文旅富民工程”,讓更多城鄉群眾掙上“文化錢”吃上“旅游飯”,把文旅產業打造成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幸福產業

全域融合,多元化建設綠色富民“聚寶盆”

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的顯著成效,鄉村旅游逐漸成為康縣惠民富民的生態產業。眾所周知,康縣集中力量建設美麗鄉村,350個行政村實現了從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到打造不要門票的全域生態旅游大景區“三部曲”的循序推進,形成了特色鮮明、效益明顯、帶動發展的“康縣模式”。基于此,康縣立足實際,搶抓機遇,推動生態、產業、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提升資源,提升產業,提升服務,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互促共贏,努力把康縣建成中國康養示范縣。

看倦了城市喧囂,尋一處靜謐之處,領略鄉村風貌、體驗鄉村民俗,康縣岸門口鎮賈家壩村52生態農場”,成為當下諸多人選擇的網紅打卡地,更是莘莘學子的研學基地。

走進52”生態農場,酒坊里芳香四溢、豆腐坊新鮮出鍋的豆腐鮮嫩可口。該村村民黃守均烤(釀)酒已有幾十年,他自豪地說,“別小看這小小的烤酒坊,它給我們‘烤’出了新希望。近幾年游客越來越多,來品酒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走時還會買上不少饋贈親朋好友。”

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康縣岸門口鎮朱家溝,全國首批甲級民宿“五福臨門”總是游客不斷,生意火爆。

“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他們走進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朱家溝,遇見自己向往的生活,也為世代蝸居深山的村民換了個活法。”如今已是朱家溝村產業發展“領頭羊”的黨支部副書記朱彥杰說,“朱家溝景區超高人氣帶動周邊20個村近5000人融入鄉村旅游產業鏈,其中固定從業者人均旅游年收入都在10000元以上。”

“明年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景區娛樂設施、持續提升研學基地水平,加快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為鄉親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收益。康縣岸門口鎮黨委書記楊新穎說

茶鄉最美,生態茶旅。“六無”茶園是陽壩鎮最美的綠色資源之一,是陽壩鎮的一張靚麗名片。

陽壩在持續完善茶山步行棧道、茶屋、茶主題民宿等設施的同時,深入挖掘背后蘊含文化,大力發展茶文化旅游業,持續推出了“認購一畝茶,助農暖萬家”、茶園采摘及觀光等活動,并別出心裁推出“茶葉膳”12道特色菜品,吸引廣大游客前去體驗。

“大健康+全域旅游”釋放“綠色福利”王貴強說,正在建設的龍潭村千畝高山生態茶園必將與文縣碧口、武都裕河茶園和陽壩旅游連為一體,成為集產業、觀光、休閑、康養、旅游為一體的富民產業。在原有基礎上,陽壩鎮持續推出特色菜品吸引游客,還將以“康養+生活”為核心,以茶產業、茶體驗、禪茶康養、中草藥養生、溫泉康養為特色,預計通過510年,將建設包括陽壩康養小鎮、陽壩茶鄉休閑綜合體等近30個規劃項目,打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服務功能齊全的陽壩茶旅融合康養旅游示范區。

全域旅游催生“美麗經濟”,多元構建綠色富民“聚寶盆”。康縣立足獨特的自然資源,在境內三百里國省縣道公路沿線栽植竹子、銀杏等各類綠化樹木,將公路沿線打造成為了三百里生態旅游文化風情線,把沿線350個美麗鄉村串珠成鏈,實現從單個景區的“單打獨斗”到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同心協力”。如今的康縣,堅持以秀美山水為平臺,以豐富旅游業態為依托,一幅圍繞全域旅游的壯麗畫卷,在康縣大地鋪陳開來。2023年前三季度,康縣累計接待游客389.54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39億元,同比增長107.3%

明年,我們一起去打卡‘青龍之巔’;站在云端觀日出看云海。”“明年們相約到陽壩賽龍舟、體驗‘女娶男嫁’奇特婚俗、品香茗、吃天麻宴。”“明年的某個傍晚,我們漫步康縣廊橋,在燈火闌珊處回眸……”這是康縣人的約定,也是對遠方客人的誠摯邀請。

山清水秀、自然生態,天藍地凈、健康環境。如今,康縣“全域旅游”的版圖逐漸擴大,融合的產業形態越來越豐富,從全縣到村寨,從青龍山到梅園河,從一個個高標準的項目建設到一株株茁壯成長的稻穗,無不展現和美之氣和昂揚生機。(焦楊紅)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