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人間煙火最暖人心。農貿市場作為市民的“菜籃子”是一個城市最具煙火氣的地方,它是城市關聯千家萬戶的一個樞紐,是關系民生福祉的一個窗口,是關乎城市形象的一張名片,一個整潔衛生、規范有序、誠信經營、文明消費的農貿市場環境尤為重要。
東街農貿市場和水上市場承載著很多康縣人的記憶,如果說主干道是“面子”,那么一個充滿煙火氣的農貿市場、小吃市場就是最鮮活的“里子”。2023年,康縣對東街農貿市場和水上市場進行美化升級改造,不僅改善市場的環境衛生,還進一步升級了群眾視覺和味覺上的體驗,讓煙火氣息更好地留在群眾身邊。
據了解,康縣在原有的基礎上科學升級改造東街農貿市場和水上市場,通過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加強規范制度建設,修改完善東街綜合市場運營管理辦法,對市場區域進行劃分,督促協調天然氣公司更換水上市場餐飲商戶燃氣設備;升級改造餐飲攤點半封閉式操作間;合理安裝消防安全設施;重新統一設計制作更換門店招牌。同時,對東街農貿市場在市場東側設置擋風玻璃;落實黑紅榜制度。店鋪門前實行“五包”責任制且將責任牌懸掛在每個店鋪。優化市場攤位,規范設置分區,制作懸掛了百貨區、鮮肉區、水產區、飲食區、蔬菜區、干鮮果等標識牌,達到干濕分離、生熟分離。與此同時,康縣全面完成農貿市場蔬菜區域規范擺放、飲食區域等進行升級改造;全面清理整頓私自搭建的遮陽傘;及時維修市場內電子顯示屏、監控等設施;完成公廁升級改造;規劃20個三輪車停車位;增加垃圾4分類點;鋪設污水管道;設置志愿者服務崗,提供公平秤,維護市場秩序井然有序,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如今,一個干凈、清潔、有序的文明市場已經出現在鄉親們面前。
“現在農貿市場干凈整齊,飲食、蔬菜、百貨等擺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很舒服,閑暇時間就愛來這里逛一逛。”正在購物的田大媽滿臉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說道。
攤主李永琴邊蒸面皮邊說,“市場改造后變化很大,環境衛生更加干凈整潔了,攤位上隨時打掃整理,嚴格遵守市場管理制度,自覺保持市場衛生的干凈整潔,讓每一位吃飯的客人都能感到干凈衛生、安全舒適。”
改造后的康縣“水上市場”有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明亮的燈光、地面清爽干凈、攤位整齊排列、功能分區明確、寬敞整潔的過道……告別傳統市場的“設置”,讓群眾買得舒心、吃得放心。
“市場內部功能區分明確,攤位統一設置半封閉式操作間,食品擺放有序。市場內部水電、照明、通風、排污、消防、通訊、管理等方面井井有條,不僅為市場經營戶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環境,也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消費體驗。”攤主鄭守超說。
“我擺攤已經10多年了,這次的改造建設真的好,再也不怕刮風下雨了,攤位設置整齊有序,環境衛生干凈整潔了,我們這些攤主都會自覺整理,因為我們待在這攤位的時間很長,打掃干凈點我們自己待著也舒服,顧客看著也放心。”攤主張小芳說。
“改造后煥然一新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水上市場寬敞明亮、干凈整潔,我幾乎每天來這里吃飯,因為這里小吃種類多,最主要是又好吃又實惠。”剛剛吃完飯的王女士高興地說。
“在市場的管理上,我們廣泛宣傳守法誠信文明經營的理念,壓實市場開辦單位主體責任,督促市場管理者和商戶執行好場內衛生保潔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保障食品安全,共同營造規范有序、文明和諧的市場環境,確保群眾‘菜籃子’安全。”康縣市場服務中心主任豆成立說。
市場的改造升級,不僅要“換新裝、重顏值”,更要“強心臟、優服務”。為打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市場環境,康縣不斷加大農貿市場在環境整治、經營秩序、公益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嚴格落實農貿市場管理長效機制,持續提升農貿市場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和服務標準,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加放心。在此基礎上,康縣還積極探索建立農貿市場品質提升與高質量發展工作融合機制,加強規劃與建設、管理之間的銜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多方位多維度擦亮文明城市幸福底色。(李喜桃 張彩紅)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