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通訊員:馬育江)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時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走進徽縣永寧鎮廟灣村千畝架豆產業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著覆膜、覆土,忙的不可開交,一壟壟覆好膜的農田在陽光照耀下宛如銀絲帶環繞在山間。
為了持續推進富民產業壯大,確保架豆種植順利開展,今年以來,徽縣永寧鎮黨委、政府早謀劃、早部署,動員干部、村民積極投入到前期準備工作當中,聯系農技人員提供技術服務,通過技術培訓學習與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斷提高種植技術和效益。
架豆種植耗時短、投資少、效益好及技術簡單,容易被農戶接受,近年來,徽縣永寧鎮把架豆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產業支撐,堅持農戶自愿、政府引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的原則,及早規劃、科學種植。
“架豆在我們村種植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而且種植的也非常成功,從開始的幾十畝,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畝,已經成為我們村的優勢產業。”廟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建剛說,“今年我們村將在去年發展的基礎上,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發展布局,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持續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同樣,在永寧鎮泰伯村架豆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忙著給覆好的地膜上面蓋“被子”,一條條白色的地膜整齊地遍布田間,和成塊的大田作物相輔相成,構成一幅和諧的鄉村振興畫面。
“架豆種植周期短、收益高,比我之前種玉米、小麥、大豆等收入高很多,今年我準備種植一些。”正在忙著覆膜的永寧鎮泰伯村村民王芝杰說,“前些年都是在外面務工,一到過年我們都是急急忙忙回來,過完年又急急忙忙地往出趕,一年到頭基本上都在外面。這兩年,村上號召我們在家門口發展產業,離家近了很多,也能自己發展產業做“老板”,還可以利用農閑,到合作社務工,家里老人小孩也都能照顧上,真是一舉兩得。”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徽縣永寧鎮始終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將架豆種植作為培育富民產業、助農增收的有力抓手,通過“務農+務工”的方式,真正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的“雙豐收”,努力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極探索農民增收新渠道。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