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菌哥”杜小軍——禮縣退役軍人杜小軍發展菌菇產業紀實

時間:2024-11-10 17:09:2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 在禮縣一提起杜小軍,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退役軍人,也是一名從事發展菌菇產業的創業“明星”,更是一名帶領鄉親們走向共同富裕的領路人。

現年40歲出頭的杜小軍是禮縣湫山鎮下坪村人,高中畢業后于1998年參軍入伍,歷任戰士、班長,榮獲優秀士兵榮譽稱號。2001年退伍后,先后在北京等地打工。2019年在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刻,響應黨的政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多次赴康縣徽縣等實地考察木耳種植技術,利用家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種植露天優質木耳。他成立了禮縣泰安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鄉鎮+幫扶單位出策+合作社出資+建檔立卡戶出勞力+村集體收入給建檔立卡戶分紅的產業帶貧模式,流轉土地15畝,種植了15萬棒菌袋,帶動湫山鎮下坪村群眾80余戶其中建檔立卡戶11戶種植黑木耳實現了產業扶貧,助農增收。

2020年8月,杜小軍發現木耳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決定擴大木耳生產規模,完善產業鏈,構建集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并通過線上線下進行多元化的方式銷售,特別是借助電商平臺,把小木耳做成了脫貧致富的大產業,產品一度銷往青島等地。接著,他又多方籌資700多萬元,在禮縣城關鎮青林村創建了禮縣珍君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修建標準日光溫室23座,注冊了翠峰龍鱗木耳商標累計經濟收入達70余萬元,為全縣脫貧攻堅做出了突出貢獻。

2021年,杜小軍通過貸款,注冊資金500萬元,成立了甘肅臻君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主營食用菌菌生產、食用菌種植及生物技術推廣,集科技研發、技術導向、菌需供應、基地建設、生產加工、終端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科技型企業。在市、縣的關心和支持下,為了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業經營增效,杜小軍慕名特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內知名食用菌專家姜坤親臨基地指導,對適用于禮縣優良菌種研發、種植技術改良、產品優化、高科技產品開發、技術輸出等課題進行深入研究開發。杜小軍下大氣力推進“科研機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機制,目前,已在黑龍江、遼寧引進基地栽培戶4家,引進資金400萬元,現已建成年產500萬袋食用菌的培育智能化控制、自動化機械作業車間,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45356平方米,建筑面積20770平方米,各項技術指標全部達標達產,生產黑木耳菌包、滑子菇菌包、猴頭菌包、元磨菌包和羊肚菌栽培袋,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實現利潤700萬元以上,解決禮縣就業崗位100多人,帶動農戶400戶,為禮縣珍君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當地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目前,杜小軍在縣上有關部門和城關鎮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青林村食用菌培育試驗種植基地,帶動城關鎮常澗、高家、賈胡、油坊、楊河、圓頂、陳家、上川8個村發展黑木耳、羊肚菌、滑子菇等食用菌產業,突出“庭院經濟、花盆經濟”新形態,打破種植瓶頸,建成該鎮北部林緣千萬級食用菌產業帶。并以產業黨建聯盟為統領,全面推廣“龍頭企業+村黨支部+合作社+經合組織+農戶”的聯農帶農發展模式,將農戶全部嵌入產業鏈各環節,以產業黨建聯盟架構促成的聯農帶農機制已初顯成效,實現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22萬元,農戶長期穩定務工300多人次,季節性用工1800多人次,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共流轉土地300余畝,惠及120戶農戶增收30余萬元。

穿上軍裝,是守護祖國的兵;脫下軍裝,是致力鄉村振興的新農人。退役軍人杜小軍在創業中展現出克服困難、敢想敢干、舍得奉獻的軍人精神,實現了從退役軍人向新時代新農人的角色轉變。2024年7月,被隴南市雙擁領導小組辦公室、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隴南軍分區政治工作處聯合表彰為“全市優秀退役軍人”。他表示,自己的事業剛剛起步,他一定會用自己的“菌菇夢”幫助更多的鄉親們實現共同富裕夢。

供稿:薛小平

通聯:禮縣攝影家協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