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 為貫徹中央、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禮縣財政局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將預算績效管理貫穿到財政資金管理使用全過程,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不斷提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績效評價是預算績效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對于推動全縣績效評價工作,提升財政資金質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禮縣財政局積極完善機制,細化規程,完善上下聯動機制。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內部協調機制,規范和明確財政局各股室績效管理職責,建立科學規范的內部工作流程,建立股室間相互銜接、閉環運行的預算績效管理鏈條,形成財政內部合力共為、銜接有序的工作格局。
全面準確把握上級要求“評什么”,確保少走彎路。評價工作結束后,以總結報告、專題材料、信息等方式積極向上級財政部門和被評單位反饋情況,為預算績效制度政策不斷完善當好“偵察兵”和“參謀長”。 在拓展外部協作機制上,加強與審計部門和預算部門的協同,既當好宣傳員,加大政策宣講力度,提前與被評價單位和有關主管部門對接,明確評價范圍、評價要求及所需資料清單,凝聚“評什么”的共識,確保評價工作有序開展。在創新培訓機制上,對于部分重點績效評價(包括財政重點和部門重點)事項,邀請有資質有經驗的第三方評級機構人員,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實時指導,確保績效評價流程合理,結果合規。在細化工作規程上,制定了《禮縣縣級項目支出績效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工作規程》,對績效評價的方案制定、操作流程、整改落實和檔案管理作出了明確詳細的指導,確保評價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創新方式,總結方法,因勢利導,創新評價方式。該局推出績效評價工作標準模板,分類分級設定績效評價體系。評價對象通過財政一體化管理平臺系統上報績效資料,保證工作質量“不打折扣”。
明晰要求,壓實各級責任。由施工單位、項目法人單位、主管部門對重點項目的績效目標合理性、績效指標明確性、預算編制科學性等評價指標開展自評,上傳相關佐證資料。同時邀請第三方績效評價服務機構開展重點績效評價,各級職責更清晰,評價結果更真實可靠。
總結經驗,提煉工作方法。在績效評價工作中,禮縣通過總結提煉形成了績效評價“124工作法”,切實解決了怎么評的問題。“1”即:緊緊圍繞資金績效這個中心,深刻把握轉移支付設立的政策初衷,緊扣關鍵業績指標,判斷是否切實提高了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即:厘清政策和資金兩條主線,通過厘清政策主線辨別上級所下達專項資金的意圖是否得到了貫徹;通過厘清資金線查實資金是否用到了實處、用對了方向,印證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政策的落實情況。“4”即:抓住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四個維度,從而涵蓋項目前期準備、可研立項、項目實施、資金投入、項目驗收、成效體現的全部鏈條細節,形成對項目宏觀與微觀、總體與局部相結合的立體化認識,客觀評價績效目標的落實情況。該局通過閉環管理,
不斷提升質效。抓閉環管理促整改。積極實現從“裁判”向“老師”轉變,做好評價工作“后半篇”文章。每次重點績效評價結束后,縣財政局與評價部門單位就評價結果進行全面溝通,特別是督促評價單位對評價中揭示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整改、早解決。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評價創特色。在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工作中,引入第三方績效評價機構選取上年度部分重點項目開展績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發現執行率低的項目,當年對所在單位的同類型重點項目實施重點監控,督促全縣各項目部門切實做到了加快資金支出進度,成為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的有效手段。通過宣傳擴大影響。結合各項重點績效評價工作,縣財政局利用多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不僅擴大了預算績效管理在財政管理中的影響力,更有力促進了以績效為指揮棒的新型財政工作體系在全縣范圍內的有效開展,為推動促進禮縣高質量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供稿:禮縣財政局 陳禮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