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9月22日,宕昌縣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座談會現場氣氛熱烈,來自國家和省級的黨史軍史專家,部分紅軍后代、紅色革命場館、高校教授代表圍繞哈達鋪在紅軍長征中的歷史地位作用和宕昌縣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深度交流。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哈達鋪作為紅軍長征的“重要決策地”和“長征加油站”,是長征史上的關鍵節點——不僅見證了紅軍長征的重要轉折,更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智慧與使命擔當,其蘊含的紅色精神,為新時代走好“長征路”提供了寶貴精神滋養。同時,代表們還就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宣傳推廣、創新轉化等議題建言獻策,提出諸多務實建議。
梁興初將軍之子梁曉源說:“當年《大公報》向黨中央、毛主席和中革軍委指明了方向與目標,起到了指南針的作用。這也與《大公報》長期以來對中國革命充滿熱情、堅持客觀報道并結下的深厚緣分密不可分。”他進一步強調:這份歷史淵源不僅承載著父輩們的革命記憶,更激勵著我們這代人傳承紅色基因,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宕昌縣委副書記、縣長張繼龍表示,宕昌將圍繞四大重點方向推進紅色文化發展。在保護挖掘上,深化紅色資源挖掘與長征歷史研究,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系統性保護修復,建設紅色資源數據庫,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傳下去”;在融合發展上,以高起點規劃構建長征路線片區紅色旅游格局,推動紅色旅游與生態、鄉村、康養旅游深度融合,開發沉浸式、體驗式文旅產品,激活旅游活力;在品牌塑造上,依托“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做響哈達鋪紅色品牌,打造精品思政課、講好紅色故事,擴大宕昌紅色文化影響力;在機制創新上,引入社會資本與專業運營機構,深化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創新展示形式,激發紅色文旅內生動力。
近年來,宕昌縣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將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鄉村全面振興緊密結合,通過成立紅色文化研究中心、改造提升長征一條街、創新開發紅色旅游產品、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建成以紅旅融合發展為主題的長征村、推出原創話劇《哈達鋪的燈光》等一系列措施,推動紅色旅游與觀光、休閑、度假旅游實現深度融合,蹚出了一條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交相輝映的發展之路。
數據顯示,三年來,哈達鋪接受革命教育、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的人數累計達到380萬人,并逐年按照20%的比例增長。宕昌當地有3萬多名群眾通過開辦特色店鋪、發展民宿餐飲、參與紅色演藝吃上了“旅游飯”,綜合旅游花費達到6.75億元,有效促進了鄉村全面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
劉國慶 宕昌縣委宣傳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