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 險情突至莫慌亂,自救互救爭分秒;搶險救災是義務,阻撓工作必嚴懲;全村齊心護家園,平安城關共締造……"在城關鎮城關村的文化廣場上,幾位老人正帶著孩童誦讀墻上的村規民約。這些朗朗上口的短句,如今已成為村民日常生活的“行為指南”。從之前的爭議不斷到如今的自覺踐行,城關村用一套獨特的"落地方法論",讓村規民約真正從墻上走進心里,從文本變為實踐,成為基層治理的"金鑰匙"。
一、破題:從"干部定規"到"村民立法"
曾經的城關村,村規民約還是老一輩人們制定的"老黃歷"。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鄰里糾紛不斷、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長期困擾著村莊發展。有群眾回憶:"當時村里辦場婚宴,光煙酒錢就要花掉普通家庭半年收入,很多村民打腫臉充胖子,背后卻怨聲載道。
轉機始于一場覆蓋全村的民事直說會。城關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魏雄在會上直言:"老規矩不管用了,新規矩得咱們自己定!"這句話成為修訂工作的核心理念 。
村兩委挨家挨戶收集村民訴求,共梳理出128條意見建議,涉及婚嫁彩禮、環境衛生、集體收益分配等六大類問題。新的村規民約將“紅白喜事不鋪張,彩禮不超六萬元。紅白酒,桌二十,每桌五百最合理;酒百元,煙十八,賀禮二百左右宜;”等條款明確寫入,既保留"護林防火""文明鄉風"等傳統內容,又新增移風易俗,低價彩禮等時代條款 。
二、執行:從"被動遵守"到"主動參與"
"村規民約不能只貼在墻上,關鍵要落實在地上。"這是魏雄常掛在嘴邊的話。為避免新規淪為"紙上條文",城關村創新組建一支由老黨員、退休老干部等組成的"鄉賢監督隊";建立"積分超市""紅黑榜""議事會"三項機制;落實宣傳、調解、獎懲、反饋、更新五個環節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這套體系展現出強大生命力。村民參與垃圾清理可獲積分,積分能在"積分超市"兌換洗衣粉、食用油等日用品。有村民算過一筆賬:"每月參與兩次義務清掃,能攢30分,夠換一袋大米。"更重要的是,村里將6個村民小組劃分為網格,每個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每日巡查記錄,每月公示"紅黑榜"。昔日雜亂的溝渠變成了清水河 。
移風易俗領域則采取"黨員帶頭+群眾監督"模式。村兩委成員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公開家庭紅白事辦理情況。黨員張生榮為女兒辦婚禮時,主動不要彩禮,成為全村首例"零彩禮"婚事。紅白理事會建立"事前介入、事中監督、事后回訪"機制,村民們感慨:"現在辦事不用攀比了,人情負擔輕了不少,去年光隨禮就省下近萬元。"
三、深化:從"行為約束"到"文化養成"
在城關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去年開展的"好婆婆""最美庭院"等評選活動,將遵守村規民約作為重要標準,獲獎者照片張貼在"光榮榜"上,成為村民爭相效仿的榜樣。如今的城關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少了,文明節儉的多了;亂扔垃圾的少了,主動保潔的多了;鄰里糾紛的少了,互助友善的多了。正如村口宣傳欄新添的那句話:"好規矩帶來好日子,好日子印證好規矩"。
城關村“最美庭院”示范戶楊高明家
從爭議重重到自覺踐行,城關村的實踐證明:村規民約的生命力在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當規則真正成為村民共同的價值認同和行為準則,鄉村治理就有了最堅實的根基,文明鄉風就有了最持久的動力。
城關村村規民約
為共建和諧文明新農村,經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制定本村規民約,全體村民需共同遵守:
一、平安城關護安寧
學法守法不違法,打架賭博全禁止;
酗酒滋事不可為,侮辱誹謗要杜絕;
造謠惑眾不能做,撥弄是非必摒棄;
維護秩序守規矩,公共安全共盡力;
不擾公務遵法規,交通規則牢牢記;
網絡發言有底線,禁毒防毒齊參與;
公共設施用心護,遇事找法不生事。
危爆物品嚴管控,生產買賣法不容;
煙花經銷需審批,私藏槍彈是大忌;
拾得危物快上交,安全隱患及時消。
水利交通與通訊,供電生產諸設施;
公共財產要愛護,損壞賠償不可忽。
林木莊稼皆有主,未經許可莫妄動;
私自砍伐要不得,損害作物需擔責;
文化廣場是家園,衛生設施共珍惜;
故意破壞要追責,情節嚴重送警局。
食品安全大如天,生產經營守規范;
紅白宴席家中辦,提前備案保安全。
二、防火安全記心間
野外用火嚴管控,家庭用火人離熄;
電線設施常檢查,消防設備保完好;
危險物品規范存,搶險救災共出力。
老弱婦幼需關愛,用電用火細監護;
癡傻人員多留意,隱患苗頭早消除。
險情突至莫慌亂,自救互救爭分秒;
搶險救災是義務,阻撓工作必嚴懲;
全村齊心護家園,平安城關共締造。
三、文明鄉風樹新風
紅白喜事不鋪張,彩禮不超六萬元。
紅白酒,桌二十,每桌五百最合理;
酒百元,煙十八,賀禮二百左右宜;
低彩禮,零彩禮,婚嫁新風共培育。
破除迷信反邪教,不聽不傳不參與;
鄰里團結一家親,宗派家族不搞起;
尊老愛幼傳美德,男女平等共持家;
義務教育不耽誤,和諧城關同努力。
四、土地管理守規范
建房要聽統一規劃,獲批才能動工;
不得損害鄰居利益,新房建好拆舊房。
五、監督執行
違法犯紀觸刑法,司法機關必究責;
輕微違規未觸法,村委教育促改正;
人人自律共監督,平安城關齊創建。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