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 初進崇信縣文家咀村,有種身入桃花源的感覺。
沿著盤山公路前行,漫山遍野的綠林躍入眼簾。穿過一道道梯田,眼前豁然開朗———千畝杏園里,黃澄澄的紅梅杏掛滿枝頭,圓潤飽滿的果實裹著薄如蟬翼的絨毛,在陽光下泛著蜜糖般的光澤。
村民文等銀熟練地摘下一筐杏,電話里訂單不斷,“今年30畝杏園,掙十萬塊穩當!”盛夏的文家咀村,空氣里全是甜絲絲的果香。
回想以前,“一斤杏才賣兩三塊,熟透了爛地里都沒人要。”老杏農文社良農嘆氣說。村子藏在山里,交通不便,800多畝杏園就像捧著“金飯碗”討飯。
轉機從2020年開始。駐村工作隊帶著村民轉變產業發展方向,成立合作社,帶著大家一起干。給老杏樹“做手術”——嫁接“金太陽”“紅梅杏”等新品種,320畝老杏園換新枝后,產量漲了20%。技術員說:“新嫁接的樹三年結果,五年豐產,畝產可達3000斤呢!”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想要致富就要發展壯大產業。只有發展壯大了村辦產業,才能讓老百姓錢袋子真正鼓起來!”駐村第一書記柏金龍斬釘截鐵的說道。
“以前趕大集擺攤,現在手機接單!”村民文拴艮點開電商平臺,城里的客人一次就預定了10箱杏。縣里搭起電商直播平臺,“醉美崇信 杏好有你”的直播火了,貴妃杏從每斤2塊多漲到8塊,精品紅梅杏能賣10塊一斤。
如今,村里的杏裝進印著“文家咀精品杏”的禮盒,走進了蘭州、銀川等大城市里的超市、自主餐廳。村民文娟娟高興的說道:“微信、直播、網站一起上,加上網紅帶貨,徹底解決了賣貨難題!”
現在的文家咀村,杏產業成了致富密碼。曾經的貧困戶文拴艮算了筆賬:“紅梅杏口感好,一年能掙8萬!”全村靠杏產業一年進賬70多萬,村民不用自己找銷路,合作社統一管種植、防蟲、賣貨,坐著分紅。
下一步,村里還在琢磨新路子,引進的紅梅杏更耐儲存,盛果期每畝能賺5000元;要建冷庫,讓杏的保鮮期延長一半,還要做杏脯、果干,把產業鏈拉長。
“我們正在申請綠色認證,還要辦‘開園節’!”村黨支部書記文保民說。村里打算把廢棄窯洞改成養雞場,地上種杏樹,窯里養雞,去年就幫村集體多賺了5萬元。以后還要搞“采摘游+民俗體驗”,讓游客來果園里摘杏、學農事。
如今的文家咀村,柏油路通到果園,曾經爛在地里的杏子,如今成了“金果子”,帶著全村人一步步走向好日子。
(撰稿人:崇信縣融媒體中心 朱雙雙)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