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中)和“繡娘們”一起縫制香包
慶陽香包是甘肅省慶陽市的一種民俗物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20年來,劉蘭芳不僅建起了慶陽香包繡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領多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留守婦女走出貧困,讓更多人了解了慶陽香包、傳承了香包文化,還探索出了一條慶陽香包市場化的發展之路。
自幼,劉蘭芳就對香包刺繡情有獨鐘,對于配色、針法、描摹花樣等刺繡技藝有著獨到的領悟力!霸趹c陽村莊里,刺繡的風氣很濃。女子出嫁時如果有精美的繡品作為陪嫁,會被認為很賢惠。20世紀80年代,我和丈夫從單位下崗后,開過飯店、蹬過黃包車、承包過荒山、辦過畫廊,但是都失敗了。后來,我們決定回到慶陽,從最熟悉的傳統香包做起。”她說。
2002年,背著香包作品,劉蘭芳參加了無數個展銷會、文藝博覽會,足跡遍及國內上百個城市。
在不斷參展的過程中,她還拜訪了幾十位民俗專家,請他們對自己的香包作品提意見。
匯聚了數十位民俗專家的建議,劉蘭芳的香包變樣了,從布料、香料、造型到文化元素符號等各方面都有了突破,銷量也大幅提高。漸漸的,劉蘭芳和她的慶陽香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2012年,劉蘭芳建起了慶陽香包繡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招收周邊鄉鎮的婦女們學習香包繡制。
“繡娘”麗麗就是劉蘭芳招來的。那年,劉蘭芳得知鄰村的麗麗帶著兩個孩子,自己身體又不好,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她主動找過去,邀請麗麗到就業工坊當學徒。兩個月后,麗麗像變了個人,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一件作品,“臉蛋紅撲撲的也有了光澤,整個人都充滿自信!
漸漸地,劉蘭芳成了當地婦女的偶像,很多人慕名而來,“繡娘”隊伍也不斷壯大。2013年,她帶領繡娘們對小毛驢香包進行重塑,經過五六次改版,新款小毛驢香包“驢敢當”誕生了。
和傳統香包不同,“驢敢當”造型夸張、靈動可愛,更像是動畫片里的卡通形象。她還嘗試用碎花布繡制“驢敢當”,小的可以作為手機掛件,大的則可作為家居擺設、車內裝飾。新品一經推出就創出了很高的銷量。
劉蘭芳一直堅信,繡制香包能讓人修身養性。在就業工坊,她不僅手把手地教“繡娘”刺繡手藝,還教給她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讓家庭婦女、貧困人群從內到外產生質變,通過一雙巧手“繡”出了幸福的新生活。
目前,劉蘭芳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有固定員工30多人,每年還會吸納下崗職工、家庭困難戶加入。如今在慶陽,香包刺繡從業人數已接近10萬人。
20年來,劉蘭芳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工坊+互聯網”的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在她的帶領下,香包繡制成為當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在慶陽結出了“累累碩果”。她本人也收獲了“甘肅省三八紅旗手”“甘肅省隴原工匠”“慶陽市文化產業領軍人才”等榮譽。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劉蘭芳帶領“繡娘們”,耗時十余天,制作了500多件具有抗菌消炎和除瘟祛病功效的“平安香袋”,送給抗“疫”英雄們。她說:“雖然我們不能到抗‘疫’一線,但是也要力所能及地為抗‘疫’做點有用的事!保ㄎ模,)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