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頻道 > 旅游新知

媧皇故里 人文秦安

時間:2019-12-25 13:43:37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編輯:石慧珍點擊:

20171030112054564_副本.jpg

  秦安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古稱“成紀”,素有“媧皇故里”之稱,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誕生地、詩仙李白的故鄉、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聞名全國的小商品集散地、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桃之鄉”“蘋果之鄉”“花椒之鄉”。

  近幾年來,天水市秦安縣以打造隴城鎮新型旅游小城鎮和大地灣新興旅游產品為主,依托女媧文化、大地灣文化、三國文化和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形成以尋根祭祖、憑吊考古、宗教民俗和農業生態旅游為主的新業態。每年堅持舉辦“女媧祭典”“走進桃鄉秦安·感受最美田園”等主題旅游活動。

  秦安縣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72處, 出土各類文物1.4萬余件,秦安縣博物館館藏文物6744件,其中珍品文物790件,名列甘肅省百家文物收藏單位前十名。

20151001114045307_副本.jpg

  聞名遐邇的大地灣遺址、街亭古戰場、女媧祠、興國寺、文廟、泰山廟等珍貴的歷史遺存充分展示了秦安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集中體現在三大文化上:一是伏羲(女媧)文化:女媧和伏羲是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女媧文化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帝王世紀》記載,伏羲生于成紀(今秦安縣),位列三皇之首,女媧亦生于成紀,位列三皇中,同姓“風”,相傳女媧生于風溝,長于風臺,葬于風塋,在今隴城鎮有風溝、風臺、風塋、鳳尾、龍泉等遺跡,證明秦安隴城鎮就是女媧的誕生地。二是大地灣文化:博大精深、絢麗多彩的大地灣文化是以大地灣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的遠古文化,全面揭示了中國旱作農業的曙光、彩陶文化的燦爛、建筑文化的鼻祖、繪畫藝術的源頭,記載了勤勞智慧的先民們繁衍生息和勞動創造的輝煌歷程。它的問世以不容置疑的事實佐證了秦安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至距今8000年,堪稱“華夏大地上的史前明珠”。三是三國文化:位于五營鄉王洼村的戰國時期戎人墓葬群,探明古墓葬30座,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已發掘的3座古墓,出土文物300余件,該墓葬群的發掘為研究戰國時期戎人歷史提供了詳實的歷史資料。

文廟大成殿內景_副本.jpg

  在秦安縣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目前,秦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9類(民間舞蹈、曲藝、民間武術、民間音樂、民俗、傳統手工技藝、節慶民俗、傳統戲劇和民間美術)50項,其中國家名錄項目有兩項(秦安小曲、女媧祭典);省級名錄項目有7項(蠟花舞、麥稈編、殼子棍、陶藝、嗩吶、蔡家拳、扇鼓舞);市級名錄項目有17項(馬尾編、彩繪泥塑、皮影、隴城高抬社火、剪紙、肚絲湯制作、邢泉廟會、皮毛加工技藝、佛教梵樂、秦安燈謎、鳳山廟會、哇嗚、秦安銀飾、王氏飛針、秦安剪紙、螞蚱籠、脊獸制作技藝);縣級名錄項目有24項(壽幛制作、三條弦麻鞋、皮影腔、古琴制作、吹響、古建筑修繕營造技藝、釀醋、哇嗚制作、馬氏彩塑、三皇鼓舞、蓮花社火、洮硯制作、木偶戲、秦安方言、伏羲女媧傳說、秦安號子、秦安花調、山核桃制作技藝、秦安木雕、秦安刺繡、布藝貼花技藝、桃木劍、龍王廟廟會、龍槐觀廟會)。秦安縣王尹鄉還被原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郭嘉鎮被原甘肅省文化廳授予“甘肅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現今,秦安縣正在積極加強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申報各級“非遺”保護項目,促使民俗民間文化技藝傳承發展。

  未來,秦安縣將以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縣、全國旅游尋根祭祖圣地和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目標,建設名副其實的文化休閑旅游大縣。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