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探險隊的活動近似于私人性質,是來到敦煌的外國探險隊中唯一有佛教徒的團隊,大谷探險隊領隊是日本西本愿寺法主大谷光瑞,其財政方面的基礎是依靠日本佛教信徒的布施。大谷探險隊的第一次探險(1902-1904)、第二次探險(1908-1909)并未到達敦煌,第三次探險(1910—1912、1911—1914)期間才到此。我們目前所見大谷光瑞探險隊關于敦煌石窟的照片就是探險隊成員吉川小一郎于第三次探險中拍攝,拍攝時間在1911年10月至11月間。
1911年10月5日,吉川小一郎先到達敦煌,橘瑞超在得到吉川的消息后也向敦煌進發(fā),并于1912年1月26日到達。他們從王道士及其它途徑獲取了一些藏經洞的文書及部分碑文拓片。據吉川小一郎日記中記載,他們還于10月23日“早晨仔細察看洞窟,在眾多的佛像中,選出兩尊做工精巧、損傷也少的佛像,和僧人交涉之后買下了,裝入行李。”他們在敦煌短暫逗留后,于1914年5月輾轉離開中國。
日本大谷探險隊的三次中亞考察活動,與其它各國探險隊、考察團不同,大谷探險隊的成員并非學者,對考古學也不甚了解。他們所發(fā)掘的東西由于沒有很好的記錄,也不是科學發(fā)掘所得,加上很大程度上是以盜寶為目的進行的,因此資料意義與價值大大降低,對古跡、文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吉川小一郎

吉川小一郎的護照

大谷光瑞

莫高窟第428窟 橘瑞超的刻劃題記

莫高窟第444窟 前室北壁西側上部 吉川小一郎題記

莫高窟第96窟 1911年

莫高窟第417窟一帶

莫高窟第285窟一帶

莫高窟第96窟以南

莫高窟第428窟一帶

莫高窟334窟 北壁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北端

莫高窟第3窟 東壁北側

莫高窟第427窟 中心柱東向面

莫高窟第384窟 西壁佛龕

從吉川小一郎的日記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在敦煌并沒有詳細的考察計劃,包括拍攝也是如此。吉川小一郎在敦煌拍攝的照片現(xiàn)保存于日本龍谷大學,已公布27幅,內容涉及莫高窟8個洞窟、外觀及周邊環(huán)境,還有榆林窟第3窟。其中他拍攝的莫高窟第148窟照片,為目前所見此窟最早的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