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傳統藝術 > 歷史考古 > 考古

新疆天山巖畫與涼山青銅器人物撞臉

時間:2016-11-13 17:07:4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11月6日,天放晴,天山冰雪開始融化,位于巖壁高處的巖畫露出真顏。

  11月6日,天放晴,天山冰雪開始融化,位于巖壁高處的巖畫露出真顏。

涼山發現的青銅器“銅樹枝”。

  涼山發現的青銅器“銅樹枝”。

漫畫版巖畫

  漫畫版巖畫

考古專家巫新華認為,巖畫中小人所騎為駿馬,并非怪獸。

  考古專家巫新華認為,巖畫中小人所騎為駿馬,并非怪獸。

  由于涼山青銅器“銅樹枝”與新疆天山呼圖壁巖畫的相似性,專家認為,“銅樹枝”是數千年前新疆與四川文化交流的產物。

  據考證,新疆巖畫是塞人遺存,完成于原始社會后期,而涼山青銅器的年代為戰國至西漢年間。兩者之間的具體關系還需進一步考證。

  華西都市報記者 毛玉婷新疆攝影報道

  11月7日,四川涼山彝族博物館一個名為“銅樹枝”的青銅器,意外地成為了考古專家的焦點,它原本不為眾人所知,意外受寵是因為:其人物造型和一幅新疆巖畫“撞了臉”。

  29年前的夏天,遠離塵世喧囂的新疆天山深處,一座森然高聳的赭紅峭壁上,一幅小人巖畫飽經3000年風霜后,終在考古專家的發現下面世。長 14米、高9米,冰冷的石頭上,鐫刻著的300多個小人,手拉手地跳著舞。據考證,巖刻為塞人遺存,完成于原始社會后期。專家認為,巖畫上突出的性別意 識,展現了生殖崇拜。

  大約在4年前,公安從盜墓賊手中繳獲了一個人馬樹三合一造型的青銅器,送往涼山彝族博物館后,有了“銅樹枝”的名字。據考證,其為戰國到西漢年間文物。

  今年11月3日,中國社科院專家對比發現,銅樹枝與巖畫上的人物構圖竟“嚴絲合縫”:小人都騎在馬上,上半身都為三角形直線構圖。專家由此認為,當年,新疆人順著絲綢之路的路線,來到了四川。

  11月5日,四川省考古院專家穿越兩千多公里,踏過10厘米厚的皚皚積雪考證后認為:天山與涼山,在數千年前,一定存在文化交流。下一步,該院將進一步查閱現場,整理資料考證兩者之間的確切關系。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