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洞竣工后辭職下山,兩位老人在家的日子里。
老會長生前的遺愿
仙琦
《佛窯仙境》——地處麥積區街亭古鎮東柯河上游靠北坡地帶,避風向陽。山不高而翠微,林不深而茂郁。形若僧人坐禪之狀,柏妍松秀,曲徑通幽,靈氣氤氳。前山崇福寺,后山凈土寺,左臨神農山,背靠溫泉度假村。與麥積山仙人崖、石門、凈土寺、交龍寺等地同枝連葉,均系秦嶺山脈。佛窯有大小窯洞八孔,大小塑像六十二尊,原貌已全部恢復。
每年的法會有正月十六日《伏羲三官廟會》。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圣會。保存的墓碑和出土文物考證,創建于唐宋時期,興盛于晚清。佛窯是以佛以窯,以林以花以神泉為特色的自然景觀,區位優勢和交通方面都比較有利。然而我現在已經是年近八旬的人了無能為力。將后佛窯的發展關系到提高后代人口素質,改變生態生活環境,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年青人身上。仙姓當中孫子輩,也有象仙松濤這樣的優秀子孫,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以下十二條是我的設想,將后可作參考。
一、佛窯創新發展,必須在國家宗教政策的指引下,依靠四方佛子與善男信女的支持努力向前邁進。開辟有德之士,有識之人所提倡的“地藏菩薩第二道場”走向全國去,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二、已創建的佛窯千佛洞,是佛窯最大的主體建設,全長二十二米,高十五米,以山就勢,后面是洞,前面是殿,上下兩層,斜山聳金,飛檐承露,明柱走廊。中間千佛洞,地藏菩薩洞與藥師洞排到兩邊。雄偉高大,氣勢磅礴,會徹底改變小寺院的氣氛,進入大的領域,有了規模性、吸引力、凝聚力,成為一所大的寺院道場。
三、千佛洞修成后,要通過正式合法渠道,請來一位有大慈悲心、大智慧心、大施舍心、大功德心的高僧主持佛窯道場。弘法利生。
四、悟善師傅住的舊窯洞周圍山體破裂十分危險,要及時加固維修,去掉亂挖的窯洞和路口的廁所,重新開鑿新的窯洞和僧房。
五、開辟上山的運輸道路,切實做好上山的水電運輸工作。現在廚房三間,桌椅板凳餐具齊全。為了居士大家念經修持方便,再修好一孔沐浴洞洗澡間。在隱藏方便的地方修一處干凈的廁所。
六、生活住宿條件創造好了,把佛窯多年來建山的功德居士善男信女迎接上山,首先帶頭開展佛教中“六和敬”的生活方式。同吃、同住、同學佛、同念經、同修行、同勞動。動員更多的善男信女,體驗平等的佛法生活。
七、在佛窯山下租一些土地,培育一些珍貴樹苗和奇花異草,用來綠化佛窯美景,適當種一些蔬菜瓜果食用,又是勞動修養的一種生活方式。
八、由小到大,由淺入深,一旦條件成熟,“佛窯老年宮”就要走向正規化。佛窯山腳下的果園占地幾十畝,可以申報相關部門,征集一些土地,建起佛窯老年宮基地。開展老年居士的自教活動,學字、學佛、學經。訂出作息時間,即起床練功,學佛念經,吃飯勞動,休息娛樂合理的時間安排。
九、蓋起一座“念佛堂”。引導佛門中的有緣分大德居士,和有緣分的離退休老年教師干部等,有著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思想,愿意投身于佛教事業,在有生之年干一點積德行善的事情,利人利己修善修福。
十、辦一所佛窯老年宮居士林診所,搞好老年居士體檢醫療保健工作。
十一、固定長期輪流值班的居士管理人員,但要考慮到工作人員的家庭實際困難問題,給予適當的現金補助,使其安心工作。每個時期有一段說法講經、學佛悟道的打佛期,調理佛子和居士的情志心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十二、創造一處人間凈土。《佛窯老年宮》,有集體同修的佛法生活,又有自由自在與兒女們孫孫團聚的家庭生活。有出世法又有入世法。先引導一部分早覺悟的眾生,早離苦海早登彼岸,其余眾生慢慢認識,慢慢覺悟。使有緣分的老年居士,能夠平安幸福地度過晚年,減少兒女們的負擔,減輕老人老年期孤獨寂寞病痛之苦。
2007年冬季 根據仙老師筆記口述整理
佛窯仙境——最早重建時請來的二僧黃昌蓮法師!
千佛洞中的造像!
建起的千佛洞府!
受災后又重新建起的千佛洞府!
佛窯普渡橋
佛窯仙境牌房門
滴水觀音甘露泉
佛窯仙境的滴水觀音像
2006年千佛洞竣工后,迎神開光的法會上全體會長及功德人士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