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岳橋村西漢古墓發掘的第8天,荊州博物館的專家決定今晨對古墓作最后的清理。那么,除了早期發現的四件文物之外,今天是否還會有一些新的發現呢?今天一大早,記者也早早地趕到了古墓發掘的現場。
今天天氣晴好,早晨7點鐘,工作人員已開始了緊張的發掘工作。大約一個小時后,青灰色的稀泥顯露出來,專家說,這是古人下葬時專門使用的一種具有保護作用的青膏泥,不過,遺憾的是,古墓除了頭廂的擋板之外,其它部位的棺槨木料等葬器以及漆木器等均已化為泥土,偶爾還能看到繪有圖案的漆皮。
荊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楊開勇介紹,由于棺槨經過了兩千多年的侵蝕,墓主的遺骨以及一些精美的漆木器已經蕩然無存。所幸的是,大約9套十多件銅質器具還保存得相對完好。有鈁、銅盤、蒜頭壺等。
據楊開勇介紹,這座古墓的文物集中在棺槨東頭的頭廂里面,沒有相關的文字作參考。根據考古的經驗,他們推測墓主的身份應該是貴族里的中下層人物,估計比謝家橋1號古墓墓主的身份要低一些。至于古墓的具體年代,謝家橋1號墓在公園前180年左右,這座墓主應該在公元前150年左右,稍晚一些。
現場的文物考古專家認為,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保存得比較完整,大家感到十分的欣慰。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棺槨內有相關的文字記載,如竹簡、木牘等器物。不過,通過這一次的搶救性發掘,文物工作者也從中了解到了更多的關于西漢的一些喪葬文化。
荊州市考古隊大隊長朱江松指出,考古研究的意義不僅僅是說看到和挖掘到了多少文物,至上而下的發掘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步驟,文物工作者不能走捷徑。另外,文物出土以后,他們還要繼續進行研究,他希望在不久以后,對觀眾有一個更為詳細的介紹和說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