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女兒” 奮斗者楷模--作者:穆明祥
日前,2019第七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獲此殊榮。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等主辦的該項大型公益活動創辦于2012年,旨在表彰為傳播中華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海外華僑華人、外國友人、國內知名人士和團體機構,增強全球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擴大中華文化在全球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
作為文化領域、文物戰線杰出代表和中國文物保護領域國際合作的領軍人物之一的樊錦詩,先后被授予“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改革先鋒稱號和“最美奮斗者”稱號等,本屆又將“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頒給了樊錦詩先生,真是實至名歸、眾望所期。
樊先生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后來到敦煌,便開始了敦煌文物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歷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為敦煌石窟的保護、文化研究和藝術弘揚奮斗了56個春秋,直至今天仍然繼續發揮著余熱、作著貢獻。其用摯愛和生命踐行著自己“我是敦煌文物的保護者,我是敦煌文物的工作者,所以,我們最大的、第一位的工作就是文物保護,這在我們心里比天都大”的諾言,并用奮斗的一生,詮釋著“莫高精神”。
樊先生自踏入敦煌石窟,就做好了終生做“敦煌的女兒”、為敦煌文物保護獻身的思想準備,樹立了為黨和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就是在極度艱難的歲月里,她也從未改變過自己“扎根一線、愛崗敬業、擇一事終一生”的家國情懷和本真初心。她用“守一不移”、“擔當使命”、“探索進取”、“留住根脈”四部曲把保護敦煌石窟、研究敦煌文化、弘揚敦煌文化和光大“莫高精神”作為自己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她率先在全國文博系統廣泛開展了國際交流合作、制定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辦法、建立數字敦煌檔案。她用一生的心血保護了敦煌石窟,澆灌了敦煌文化藝術,弘揚了“敦煌精神”。尤其是利用數字化手段,在數字采集、數字處理、數字儲存、數字展示和數字傳播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在 “數字敦煌”、“圖像敦煌”、“電影敦煌”的信息庫建設以及開發利用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同時,不斷研究創新,創造性地解決了敦煌莫高窟永久性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硬是讓敦煌壁畫活了起來,使敦煌藝術走出了莫高窟,不僅使游客“窟外看窟”的愿望變為現實,而且極大地減輕了石窟開放帶來的壓力,為敦煌莫高窟的科學保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總之,在研究、保護、傳承、弘揚敦煌文化藝術方面,一代又一代的莫高人踐行著“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樊錦詩先生就是其靈魂和代表人物之一。今天,要讓“莫高精神”的旗幟,在文物保護系統高高飄揚,昭示所有文物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探索創新,為文物的研究、保護、傳承和弘揚出謀劃策、勞心盡力、奮斗作為,在新時代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