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蘭州,有蘭之州。蘭州,是有全國最漂亮地名的城市之一,也是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省會城市。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皋蘭山橫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
蘭州地處西北內陸的黃土高原上,居黃河上游,山大溝深,地形結構復雜多樣,海拔在1430米至3670米之間,垂直落差大,加之地域遼闊,氣候多變,有半荒漠氣候、高山氣候、二陰氣候、干旱半干旱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等,其中以干旱半干旱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高山大河、荒灘荒漠、草地森林、高原盆地、荒山溝壑等多種地形并存,雖然由于降水較少,整體植被覆蓋率較低,但因地形地貌復雜,氣候多樣的原因,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植物種類多,花的品種自然就多。
蘭州,歷史悠久,早在二、三十萬前,就有先民生活在這里,繁衍 生息。蘭州建置較早,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設金城郡,取'金城湯池'之意,轄十三縣。隋初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其名與皋蘭山有關。《元和郡縣志》謂:“取皋蘭山為名”。《讀史方輿紀要》載:“皋蘭山,州南五里,州之主山也,······隋因以山名州。”(1983年12月蘭州市人民政府編《甘肅省蘭州市地名錄》)。而皋蘭山,則取“皋”(高)“蘭”(蘭花)為名。河邊高地為皋,延伸為高山,高地蘭草為蘭,蘭為蘭花。
有媒體報道,皋蘭山上有春蘭,蘭州就是以春蘭命名的。也有人認為,蘭州是以馬蘭命名的。
馬蘭,亦稱馬藺,馬蓮(花、草)、馬蘭(花)、紫藍草、蘭花草、箭稈風、山必博、蠡實、旱蒲,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木質,有多數須根。葉互生,有時近對生,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3厘米,寬1.5-4厘米,總狀花序頂生,長10-25厘米;苞片鉆形,長2-3毫米;在我國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及中南半島各國以及日本、菲律賓等。從生態學角度看,以草原區分布較為普遍。馬蘭抗逆性強,尤其耐鹽堿,是鹽化草甸的建群種。由于馬蘭具有獨特的生態生物學特性和利用價值,近年來逐漸被用作水保護坡、園林綠化觀賞地被建設的優良材料。蘭馬系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木質,有多數須根。在蘭州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有野生馬蘭生長,局部地方或公園有人工栽培。蘭州人一般將馬蘭也稱為蘭花。
蘭州歷史上是一座邊關城市,也是一座移民城市。這里的市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他們也帶來了各地花的文化。蘭州民間,自古有種花、養花、插花的習俗。種植栽培的花有牡丹、芍藥、菊花、荷花、連翹、迎春、丁香、馬蘭、沙棗花、紅花、黃花、百合等,養育的花就更多了,包括蘭花在內的熱帶、亞熱帶花卉達幾百種。而春夏和春節前后,在家中插花更是較為普遍的習慣,一般以插梅花、桃花、牡丹、芍藥、連翹、迎春、百合、沙棗、菊花(九月菊)為多。在插花的季節里,無論家室大小,在案幾上的花瓶里,或者是酒瓶里盛上水,插上幾株鮮花,頓時蕊香四溢,溫馨無比。
蘭州,是一座花的國度。過去,由于受干旱氣候的影響,蘭州的綠化工作十分艱難,而花卉的種植栽培及引進,都靠民間藝人。蘭州在建現代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始終把綠化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蘭州在傳統的種植栽培花卉的基礎上,廣泛地引進南方及國外的花卉品種,經過改良和培育,有包括紫薇、紫藤、嫁接月季、紫葉李、紫葉梅、珍珠梅、太平花、萬壽菊、紫牡丹、綠牡丹、夾竹桃、鳶尾花、石榴、并蹄蓮、連翹、迎春、君子蘭、蘭花等近百種花卉培育栽培成功,大大美化了蘭州。現在,無論是南北兩山、黃河兩岸,還是大街小巷,城郊鄉村,除了冬天,其他三季,處處都有鮮花開放,紅的,黃的,白的,紫的,粉的······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這就是現在美麗的蘭州。
蘭州人愛花、種花、插花、惜花,花的文化十分豐富,真有'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的愛花惜花情結。由此,花的文化,也就自然滲透到了地名命名之中了。不但蘭州,以花命名,蘭州地區,以花命名的地名也非常多。如蘭園、鄧家花園 、花寨子、花莊、 牡丹園、 杏花村、花山等, 這些花的地名,千百年來,傳承演繹著蘭州花的文化,令人欣慰。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