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把兒子創作的圖案噴涂在墻上。 網絡圖片
施政與Julien共同創作的涂鴉作品。
施政與Julien共同創作的涂鴉作品。
施政與Julien共同創作的涂鴉作品。受訪者供圖
近日,兩位涂鴉藝術家在上海的一個拆遷廢墟進行的涂鴉創作走紅網絡,引起許多網友圍觀和點贊。昨日,作者之一、上海藝術家施政介紹,創作中,意識到了市民對老房子生活的留戀,是“在寫實的傷口上,撒一點憂傷的鹽”。
中法藝術家合作
涂鴉的地點位于上海康定路600弄,這是鬧市區,周圍高樓密布。弄堂口堆著廢舊的木材,里面是一大片遺留的廢墟,多是建筑垃圾和居民廢棄的生活用品。
盡管已經拆遷數年,但這里仍有居民未搬走。在上海市靜安區土地管理中心的公告中,這里是靜安區103街坊地塊,2009年獲得批復動遷。當年的媒體報道顯示,“103號地塊曾經是上海舊區改造中一塊難啃的‘骨頭’,占地面積大,涉及動遷的居民戶數多、單位戶數多。居民們既盼著動遷,又擔心動遷過程中暗箱操作吃了虧。”
這些涂鴉作品就在廢墟的墻上,約有十余幅。因為畫得精美,許多攝影愛好者來此取景,甚至有網友呼吁,為了涂鴉“留下這些建筑”。
涂鴉的作者是上海藝術家施政和法國街頭藝術家JulienM alland共同完成。兩人從2014年12月24日左右,持續兩天。
施政回憶,當時Julien·Malland在上海做展覽,想做街頭涂鴉藝術,通過經紀人找到了他,兩個人決定一起合作。
通過朋友,他們決定把創作地點選在康定路的這個拆遷地塊。“沒遇到什么阻攔,居民覺得蠻好玩的,很配合。也沒有受到政府方面的阻力”,施政說。
上海居住著許多涂鴉藝術家,在市區的拆遷工地中,也曾多次出現拆遷涂鴉。2014年11月,黃浦區115號地塊拆遷工地也出現了涂鴉作品,許多人前去參觀。但因為各種原因,其中一部分涂鴉,已經被水泥覆蓋了。
不介意涂鴉“壽命短暫”
這是個典型的老式上海弄堂,施政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對于弄堂生活非常熟悉。Julien·Malland也意識到上海市民對于老房子的留戀。
兩個人的態度也在作品中展現出來。施政在墻面上寫下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Julien·Malland再配圖:一個女孩在“拆”字的包圍下,試圖鉆進一個樹洞。另一幅作品中,一個小女孩舉著他畫的老房子。
他們有意識地借用這些殘破的老房子入景。在一幅作品中,一個女孩懷里抱著一棟房子,臉頰部位,正好是墻面的凹痕,看起來像是她的眼淚。
施政介紹,創作者其實并不止他們兩個人,有幾幅作品還是施政7歲的兒子和12歲的女兒創作的。施政把兒子在草稿上畫的動物圖案,噴涂放大到了墻上,又在旁邊噴上“拆”字。
“他的風格比較寫實,我是在寫實的傷口上,撒一點憂傷的鹽。”施政評論兩人的風格。
在靜安區政府的“十二五”規劃里,靜安區103街坊將與周圍的創意園區統籌融合,“打造時尚信息發布的高地。”
在拆遷工地上涂鴉,壽命通常比較短暫。施政表示,他做好了準備,“涂鴉,就是為了不知去向。”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