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要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歷史告訴我們,誰在科技的研發和使用上獲得領先地位,誰就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獲得更多話語權。所以說,科技創新的春天,就是國家發展的春天;而科技人才的春天,就是科技創新的春天。要寫好這個春天的故事,需要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要給科技人才更多的“流量”。現在的媒體對科技人才的報道并不多。我們經常會看到明星無關痛癢的微博動輒吸引上百萬的點擊,而很多為國家發展“搶時間”的科技人才卻長期默默無聞。這樣的對比,未免讓人寒心。當金錢至上、娛樂至死成了信仰和生活方式,精神世界就會陷入空虛和迷惘。事實證明,很多帶著巨大“流量”的體育和娛樂明星并不能擔當起榜樣的角色,吸毒、偷稅等新聞屢見報端。精神空虛、價值失落,是國家發展道路上最大的考驗。我們要發展,就應該給社會重塑榜樣,而這些為國家發展日夜兼程的人就是我們的榜樣。就拿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來說,劉永坦用40年堅守帶出一支駐守北國邊疆的“雷達鐵軍”,錢七虎用60多年時間為我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數十年如一日潛心鉆研,這樣的決心和定力值得頌揚。媒體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給科技人才更多的“流量”, 不僅要引導社會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研究領域和突出貢獻,還要宣揚他們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態度和決心。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低調到塵埃,但是我們不能真的把他們當作塵埃,因為他們發出的光就像星辰大海。只有提升他們的尊嚴感、榮譽感、獲得感,科學技術的春天才會來臨。
要加大科學技術研究投入。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都需要大量的人財物力投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首先就要搭建更多可以施展才華的平臺。平臺多了之后,才會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局面。科學是艱苦而長遠的事業,厚重的榮譽背后是長期艱苦卓絕的努力。要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讓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投身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
要在體制機制上松綁激勵。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松綁+激勵”政策,出臺了《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等,明確了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可以有股權激勵、期權激勵、分紅激勵,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允許科研人員兼職兼薪、離崗創業等。要釋放政策紅利,最重要的是把科研人員的手腳解放出來,減少不必要的考核,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傾向,讓他們能夠甩開膀子輕松上陣,為學科建設奉獻力量。
要讓年輕人成為“源頭活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年輕人,就是科技發展的“源頭活水”。年輕人身上充滿朝氣和激情,能給科技發展帶來有力而持久的后勁。一個學科的發展、一個領域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年輕人不斷涌入。一個領域要吸引年輕人,關鍵在于能夠讓年輕人有施展才華的平臺,有實現人生價值的期待。要營造這樣的科技創新環境,需要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讓年輕人看到事業得到敬重,付出得到回報。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喊破嗓子不如體制機制的撐腰鼓勁來得實在。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實的措施、最好的環境、最硬核的保障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激勵他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給科技發展注入更多新鮮活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