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指出,因地制宜、優化布局,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有利于促進教育公">
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頻道 > 教育政策

校舍建設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必要載體

時間:2018-04-17 18:13:5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彥程點擊:

4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為農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會議指出,因地制宜、優化布局,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對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設置低年級學段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中心學校,方便農村孩子就近入學和留守兒童照護。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善辦學條件,依法提高教師待遇,編制、職稱評聘等向小規模學校傾斜。通過“互聯網+”教育、對口支教等方式,提高鄉村學校辦學水平。

  教育公平,近年來正屢被提及,無論是以均衡教育發展之名保障適齡學生享受義務教育機會權利的政策安排,還是脫貧攻堅中實施精準扶貧、教育扶貧,確保貧困地區建檔立卡家庭適齡學生“一個都不落下”的莊嚴承諾,背后都始終圍繞積極促進教育相對公平發展,確保教育發展紅利惠及全體適齡學生的初衷而展開。

  筆者以為,對于這一問題,尤其是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校舍建設助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立意,是基于現階段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下,一方面是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日益明顯,另一方面是對偏遠地區校舍數量稀少、質量參差不齊等現狀的有力回應,目的就是要讓全體小學生均按照法治要求享受到義務教育權利。

  畢竟,此前圍繞教育扶貧部署的相關措施,均圍繞減輕受教育家庭經濟負擔而展開,而即便是旨在推動校舍條件改善的政策措施也未曾專門針對地處偏遠地區生源較少學校加以安排。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強調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的同時,重點對偏遠地區和生源少的地區要求設置低年級學段小規模學校,以及鄉鎮寄宿制中心學校等,目的正是精細化對接解決少部分適齡學生的需求。

  為此,政策層面明確的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改善辦學條件等,正是要確保相關校舍建設無后顧之憂,這一點,無疑讓促進教育公平向精細化覆蓋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載體。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東、中、西部差距明顯,尤其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因家庭經濟困難放棄就學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這其中除了經濟原因外,與校舍設置過少以及條件惡劣不無關系,因此,政策在明確加大財政支持建立相關小規模學校對接精細化需求之余,還明確將依法提高教師待遇,編制、職稱評聘等向小規模學校傾斜。

  不難預料的是,在我國推進教育公平制度化落實逐步推進的基礎上,日后注定將兌現確保全體小學生按照法治要求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初衷進一步實現。(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李海楠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