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女排世界杯9月14日至29日在日本舉行,衛冕冠軍中國女排10連勝提前奪冠,獲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賽第十冠!
回想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女排的“五連冠”不僅打破了當時別國對排球的控制,而且詮釋了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女排精神”;民眾看中國女排比賽,享受的不僅是競技體育帶來的愉悅感,更是重拾民族自信的自豪感。這樣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埋在了一個當時只是10歲出頭的少年心中,他渴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國家運動員,有朝一日在賽場上為國爭光。
如今,作為蘭州大學體育教研部黨總支副書記、蘭州大學女子排球隊教練的他,從事著女排隊訓練及體育教學工作,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著少年時的夢想。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他———蘭州大學2019年師德標兵馮濤。
訓練記錄本
馮濤有一個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著訓練注意事項和訓練計劃。平時有空的時候,他會通過觀看排球類視頻以及網絡資料來提升改進自己的專業水平,并在每次賽前集訓前,將提前記錄在訓練本上的訓練計劃、訓練重點以及隊員需要著重注意的事項一一說明,使隊員在訓練前對于自己的訓練任務與方向有較為清楚的認識。
對待體育訓練,馮濤始終一絲不茍,并通過不斷學習更新已有的專業知識,進行科學訓練。
“在老師的辦公室里,我們經常看見他在反復看我們比賽、訓練時的錄像,發現問題就及時記錄下來,然后再針對性地找解決問題的訓練方法,為我們制定更好的訓練計劃”,張明華(經濟學院2019級研究生,2014年進入蘭州大學女子排球隊,擔任接應角色)在談到老師的訓練方法時這樣說道。
為了讓隊員們清晰自己的努力方向,馮濤會在每學期剛開學、假期集訓以及比賽結束時召集大家討論,讓隊員們進行經驗教訓的自我總結,以此來促進隊員們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魏佳欣(我校新聞與傳播學院2016級本科生,擔任女排自由人角色)說道:“每次比賽結束,我們都會召開總結會議,馮老師會先讓我們每一名隊員進行發言,總結個人的不足與需要學習的經驗,然后他會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將事先總結出的我們的問題,逐一進行講解。”
高水平運動員的假期通常都是在集訓中度過的,女排隊員們每次集訓前,馮濤都會在開會時將比賽任務、集訓方案詳盡地告知隊員,“諸如我們有什么比賽任務、前幾天進行恢復訓練、中期逐漸加量和練好個人單項、后期要打好配合和注重團隊協作等訓練重點,然后再進行訓練”,祖雪薇(我校管理學院2017級本科生,擔任女排主攻)如是說。
馮濤注重科學訓練,更重視現場教學,“馮老師在訓練的時候會把動作的原理講解清楚,比如在我們打配合的時候,老師就會強調我們隊伍的特點是打整體,重要的是隊員之間的默契及配合,通過各種戰術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以便我方達到突破的效果”,魏佳欣說道。
帽檐上的汗珠
2019年暑假,馮濤在甘肅省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中擔任排球項目裁判長。排球項目是從7月12日到22日,在這期間,馮濤一直堅守在比賽場地,早上6點半就到比賽場地,每天工作9至10個小時,一同去的裁判員侯婷(經濟學院2019級研究生,2013年進入蘭州大學女子排球隊)說:“老師的工作量是我們的4至5倍,可對每件事都特別嚴謹、細心,由于我負責賽后的場地布置與成績公告,有一次晚上9點比賽結束,12點我才把整理好的成績結果發到群里,而因為細節多,我漏掉了一項兩分的成績,馮老師在凌晨一點多鐘回復我,指出我的失誤,第二天起床之后我才看到老師的消息。”
在排球項目決賽的時候,馮濤為了防止賽場出現裁判誤判、漏判等情況,一直在烈日下盯著比賽。
正值炎炎酷暑,一場比賽3個小時,馮濤要連續盯2場比賽,衣服后背完全濕透了,甚至連帽檐上都掛著汗珠,“我感覺自己都快要中暑了,勸馮老師進去休息會,但他還是堅持把兩場比賽盯完”。
馮濤對裁判員的專業素養要求很高,“裁判員要具有精湛的行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是他給裁判員們培訓時常掛到嘴邊的一句話,比賽過程中如果看到手勢不規范、誤判的裁判員,馮濤都會立即指出。
在蘭大女排隊員中口口相傳著這樣一段真實的過去:2006年,蘭大女排只招到2名隊員,往屆隊員隨著畢業離開,這2名隊員就成了女排的唯有的力量,而進行排球團隊訓練最少也需要6個人(1名二傳,2名主攻,2名副攻和1名接應),即使這樣,馮濤依然帶著這2名隊員進行排球教學與專業訓練,那段時間,他承擔了隊里所有的工作,“有了馮老師的堅持,才有了蘭大女排的今天”,張明華回憶道。
漸漸地,招到的隊員越來越多,直到后來的10多人。
女排每天都會訓練,而訓練場地也都在榆中校區,每次訓練馮濤都會在現場,尤其是練習防調的時候,常常是馮濤一人打全隊。
防調是排球訓練的基本科目,主要練習扣球能力和排球熟練度,3至6人一組,隊員們分為3至4組,每一組防20個,每個隊輪流進行,“我們是輪著的,但馮老師卻一直在打,所以每訓練一次馮老師差不多要扣球上千次,汗水濕了衣服是常事”。
溫馨的生日蛋糕
“馮老師記得我們每個人的生日,給我們買蛋糕,訓練結束時我們就在訓練場館里一起切生日蛋糕,唱生日歌,許多時候他都會在身后給我們提供很多支持,讓我們感到很溫暖。”談起平時,侯婷這樣說道。
本學期女排第一次訓練時,馮濤特意買了葡萄分發給大家。
每到過節的時候,馮濤也都會給隊員們買節日禮物,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這幾乎成為女排的“定例”。
魏佳欣說:“老師經常會給我們從家里帶一些家鄉特產和一些零食,比如各種水果、小麻花、花生糖等等,2016年中秋節的時候,老師帶了一個特別大的五仁月餅,足夠我們十二個人的量,訓練結束老師拿出來的時候,我們感到很驚喜,又倍感溫暖。”
侯婷在本科一年級報到的時候,剛下火車發現銀行卡、錢包都被偷了,“因為我是一個人來蘭州,父母不在身邊,頓時感到崩潰無助,馮老師知道后墊付了我的很多費用。許多可能遇到的麻煩都事先替我考慮、安排好,并且說了很多安慰的話,讓我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立無援的,直到我‘十一’回家。九月份整整一月的照顧,讓我很感動。”
馮濤特別關心隊員的身體狀況,每次訓練的時候哪位隊員狀態不佳,他都會仔細詢問。有一次祖雪薇因為齲齒,訓練時就忍著牙痛,很快馮濤便看出了她的異常,找她談話,并給她介紹牙科醫生,詳細告知路線和地點。
2017年寒假,女排前往甘肅康縣集訓,有一天夜里魏佳欣突發腸炎并伴有發燒,凌晨一兩點,馮濤還在不斷向與魏佳欣同宿舍的女排隊長詢問魏佳欣的情況,并囑咐隊長照顧好她,“當時正是大一,剛離開家,凡是父母做的事情老師都會去做,就感覺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特別感動”。
埋藏心底的情懷
馮濤出生于1971年,在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在起步階段,中國女排卻走出國門,一舉奪魁,頓時間提振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成為祖國現代化事業初期凝心聚力的精神旗幟,女排冠軍郎平更是成為全民崇拜的偶像,在振興國家、體育強國的文化環境之中耳濡目染,馮濤從小就熱愛體育運動,渴望自己成為下一代國家運動員,在賽場上為國爭光。初一的馮濤身高1.78米,新生排隊報到的時候被蘭州一中的體育老師一眼看中,進而被選拔進入蘭州一中排球隊,由于身高的緣故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初二他就成為蘭州一中排球隊的主力。
蘭州一中排球隊從1984年到1990年一直蟬聯甘肅省排球冠軍,這正是馮濤從初一到高三的階段。
1987年,蘭州一中排球隊赴天津參加全國中學生排球比賽,獲第八名。
但是,當時的甘肅省沒有專業排球隊,青年馮濤想成為一名專業的排球運動員的夢想“無處安放”,只能面對現實,轉而樹立了考大學的目標,幸運的是考上了西北師范大學體育系排球專業的本科。
1995年馮濤本科畢業,成為蘭州大學女子排球隊的教練,受王文剛(1988年-1996年蘭大女排主教練)、寧慧銘(女排助理教練)等老教授的影響,馮濤養成了踏實謹嚴、執著敬業的精神和勤學多問、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優良品質。
正如他自己所言:“這小小的18米見方的排球場地,成為我最大的快樂,這里有一屆屆學生和老師共同付出的汗水和淚水,有我們的感情與回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