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科技廳積極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強化綠色生態導向,將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緊密結合,把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增強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做為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工作的重點,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果。
積極推行廢舊資源循環利用,將廢舊資源“變廢為寶”。組織實施“廢舊農膜資源化處理與循環利用技術應用示范”項目。在張掖市山丹縣8個鄉鎮回收廢舊地膜、棚膜及滴灌帶2300多噸,通過引進PE農地膜回收及循環再利用技術及設備、雙工位高速單翼迷宮式滴灌帶技術及設備,將農膜加工生產成塑料顆粒,采用吹塑中空成型法和擠出塑化成型法,生產農用節水滴灌帶和pvc塑管2500噸,新增產值2000萬元。在兩個縣17個鄉鎮已建立回收站點41個,回收加工生產線6條,并開展地膜的“以舊換新”業務。獲得了“地膜包裝物等鋸切割機”和“農用地膜包裝焊接鉗”2項國家實用型新技術專利證書。實現當地新增年銷售收入648萬元,帶動就業160個崗位等。
積極推廣新能源技術在基層應用,組織實施“康樂縣新能源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在臨夏州康樂縣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技術在當地示范應用,加強先進適用技術對現行技術的更新換代,通過引進太陽能光伏陶瓷瓦新型建筑材料、太陽能沼氣池恒溫發酵技術、微生物促進發酵技術和“三沼綜合利用”高新技術,依托康樂縣充足的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源,開展新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建成太陽能光伏屋頂發電技術示范點1處,安裝光伏屋頂發點裝備18戶,年累計發電量2.54萬KWh。建成綜合利用技術示范點2處,改造恒溫發酵池20座,年正常產氣利用時間為300天以上。通過項目的實施,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態環境,積極的促進了康樂縣種植業、養殖業等健康發展。
積極推行荒漠區生態修復技術,組織實施“黑河中游荒漠區文冠果改堿固沙技術集成與產業示范”項目。在張掖市北部荒漠區兔爾壩灘建立固定樣地24個,開展了荒漠植物生長與水分變化關系研究。運用改堿固沙技術、種子冰凍催芽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秋播育苗技術等,推廣100畝文冠果改堿固沙示范林,在張掖市高臺縣南華鎮已示范了400畝文冠果與油用牡丹套種的林灌間作、文冠果與胡麻、黃豆、豌豆的林農間作套種試驗示范基地。項目實施解決了黑河中游荒漠區生態系統恢復和不同種源地文冠果種子育苗發芽率和出苗率低的瓶頸難題, 為文冠果改堿固沙及荒漠生態系統恢復提供技術支撐,提出了文冠果的耐鹽耐旱規律,為文冠果在黑河中游地區防風固沙造林和鹽堿地區文冠果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積極促進農業生態循環技術的推廣施行,組織實施“秦安縣生態循環農業集成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在天水市秦安縣推廣水肥一體化生產、增施有機肥、生物物理病蟲害綜合防控組裝配套技術、“五良配套”養殖技術、“果菜沼畜”技術等,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示范推廣6200畝果蔬種植區,輻射帶動8鎮36村2300農戶,總結制定出了適合本地區蘋果、蔬菜標準化栽培技術及標準化養殖技術生產模式,同時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形成“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種植業-養殖業”的良性循環經濟,進一步改善了生態環境,也向周邊地區示范了養殖種植技術生態循環利用的整體循環模式。(來源:甘肅省科技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