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科技頻道 > 業界要聞

甘肅省科研機構首次發布《祁連山生態變化評估報告》

時間:2018-11-23 10:27:3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黃明點擊: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資源研究院編寫的《祁連山生態變化評估報告》已正式發布。報告系統評估了祁連山生態變化、祁連山張掖段植被變化、祁連山張掖段水電開發和礦產開發對生態的影響,并提出科學保護是提高祁連山保護治理成效的關鍵因素,為祁連山下一步生態治理保護提出了對策建議。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副院長馮起研究員介紹,在祁連山生態治理中,首先要建立一套生態評估體系,同時強調生態、生產、生活協調發展。報告以祁連山為評估區,是在野外考察、調研基礎上,結合長期觀測數據、遙感影像等資料編寫的成果,具有科學技術指導作用。

報告證實了1961年-2017年,祁連山區氣候暖濕趨勢顯著,生長季逐步延長,祁連山北坡出山徑流整體呈增加趨勢;2000年-2017年祁連山植被狀況“整體向好、局部退化”,退化主要由強烈的人類活動造成;植樹造林區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禁牧后的草地土壤有機質、覆蓋度也逐步增加。

報告還指出了工程實施和礦產開發引起植被指數顯著降低。祁連山張掖段礦山開發主要集中在1982年至2010年間,調查的67個礦區直接破壞植被面積達6000多畝,引起局部地區土壤和水質污染,導致部分山區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增大。

該報告主要完成人、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宗省表示,科學保護是提高祁連山保護治理成效的關鍵因素,建議構建以“政策保護、科學保護、法治保護、大眾保護、管理保護”等為一體的祁連山生態保護新格局,當前亟須定量評估2017年系統生態治理后祁連山區植被退化區、水利工程區及礦產開發區生態恢復成效,全面普查礦產開發區水體、土壤污染狀況及地質災害情況并制定防治預案。

祁連山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也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等6大內陸河和黃河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地,近年來,因礦產、草場和水資源富集,祁連山局部生態遭到人為嚴重破壞,目前正在進行生態治理修復。(來源:甘肅省科技廳)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