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于2012年,位于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清河地區,總規劃面積30.2萬畝,屬內陸河石羊河水系井灌區,是“古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的咽喉要道。園區圍繞循環節水、高效特色、生態農業建設,把現代農業的種植、養殖、加工、展示、管理等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分別為現代農業技術創新試驗中心(0.2萬畝)、核心區(6萬畝)、示范區(24萬畝)、輻射區(100萬畝),四個功能區總體形成“一心三區三帶”的格局。通過三帶連通三區,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達、順捷。
園區企業發展能力逐步提升。近幾年來,園區技術研發投入達1億元,其中企業技術研發投入達9000萬元。為突出農業產業化生產、農業科技研發創新及示范推廣、節水觀光農業示范等功能,積極引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凸顯地方特色的農畜產品品牌,逐步形成“種、養、加”、“養殖—有機肥—種植—養殖生態農業產業鏈”、“特色農副產品—農業廢棄物-畜產品循環經濟產業鏈”、“綠色食品產業鏈”等生態型循環經濟產業鏈。特別是以甘肅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有限公司、甘肅三洋金源農牧股份有限公司、金昌市冠禹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為主的農畜產品,以甘肅瑞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金昌市金啟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為主的高原夏菜產業,以甘肅華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主的蔬菜花卉種苗繁育基地,以甘肅德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主的辣椒產業,以永昌縣勤奮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為主的農機制造龍頭企業和國有喇叭泉林場為代表的枸杞、葡萄、中藥材、花卉、苗木等經濟林果業快速發展,著力推動園區農業由“量”向“質”的轉變,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園區創新增收能力逐步提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振興方向,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目前園區共有企業45家,其中重點龍頭企業10家(科技型企業6家),市級及以下農業企業35家,專業合作社20家。已新入園企業8家,其中萬只以上養殖場2家。引進新品種養殖以湖羊、陶賽特、波德代為主的肉羊良種繁育基地,年出欄育肥商品羊6萬只以上。充分整合科技資源,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著力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孵化中心、創新服務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完善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平臺,構筑多層次企業創新體系,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構建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對接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率明顯提升。園區年均農業增加值3.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萬元,企業增加值2.5億元,土地流轉7萬余畝,輸出剩余勞動力8400人,實現勞務收入1.63億元。
園區輻射帶動能力逐步顯現。近年來,園區立足區域自然條件、區域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以提高農業整體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節水、綠色、有機的現代農業,在朱王堡、水源兩鎮新建日光溫室1800余座,鋼架拱棚700余座,特別是以娃娃菜、辣椒、洋蔥為主的高原夏菜發展勢頭強勁,蔬菜種植面積8萬多畝,年鮮菜總產量達20萬噸以上,產值近2億元。生產的蔬菜產品品質優良,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睞,遠銷上海、深圳、廣州、福建、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部分蔬菜品種出口日本、韓國和港澳地區。玉米制種及商品玉米種植面積12萬畝,蔬菜及制種產業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同時也帶動了周邊鄉鎮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品牌效應初步顯現。2016年永昌縣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并被列為全國蔬菜生產大縣和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胡蘿卜、花椰菜、西芹等14類蔬菜和36個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園區農業綜合實力逐步提高。位于創新試驗中心的喇叭泉林場,承擔著現代農業技術創新試驗、現代農民農業技術培訓及現代農業技術成果轉化、示范和推廣等工作。園區以創新試驗中心為平臺,在喇叭泉林場修建永昌縣現代農業培訓中心大樓一棟,配備電腦20臺,各類圖書2000冊。積極配合市縣組織、科技、教育、農牧、林業等部門,完成現代農業技術人才、農民技術骨干、種養殖技能等培訓40場次,培訓人員達5000余人次。園區企業進一步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加快培養涉農專業人才,扶持培養了一批農民職業經理人,帶動發展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近三年來,園區節水灌溉技術示范技術普及率達到90%,每畝農田灌水定額降低到280立方米,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率達到80%以上,特色農業產業面積達到80%,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商品率達到80%,加工轉化率達到40%,品牌占有率達到5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農業綜合實力大幅提高,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來源:甘肅省科技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