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好貧困群眾的增收資金從哪里來、用到哪里去的問題,甘肅省“財政+金融+貧困戶+企業或合作社”發展模式經驗交流現場推進會日前在武威市古浪縣召開。
據介紹,通過該模式,部分貧困戶可以得到企業的保底分紅、工資和土地流轉等收入,增收脫貧指日可待。會上,一些市州縣代表及相關金融機構負責人分享經驗做法。甘肅省委副書記歐陽堅表示,甘肅的許多金融扶貧模式探索,走在了全國前列。
據悉,“財政+金融+貧困戶+企業或合作社”發展模式是指,通過政府引導,財政撬動,金融支持,以帶動貧困戶增收為目的,以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為著力點,為完成全省脫貧任務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根據貧困戶的實際需求不同,這一特惠金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運作模式:其一,對于有經營能力、有貸款需求的貧困戶,政府設立貸款平臺,集中辦理貸款,集中發放到戶,實施“一站式”服務模式。
其二,對于無經營能力、但有貸款意圖的貧困戶,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把優惠貸款投放到龍頭企業,按比例分紅,包盈不包虧。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在企業務工,從而實現增收致富。貧困戶既可以得到保底分紅,又得到工資和土地流轉收入。
其三,對有貸款意愿,但經營能力較弱的貧困戶,采取“農戶貸款、帶資入社、按股分紅”的方式,把優惠貸款發放到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參與分配。
其四,鑒于金融機構以無抵押、無擔保的形式發放貸款,為減少貸款風險,建立反擔保機制,即貸款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機具等,或以多戶聯保等方式,向鄉、村兩級提供抵押擔保。例如,會寧縣運用“三戶聯保”等辦法,從而使還款率達到100%。
甘肅省委副書記歐陽堅在會上強調,金融扶貧模式探索的核心,在于要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要加強貸后管理,嚴防虛列、虛報、冒領、套取、挪用,確保貸款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有效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